脖子黑是曬的?不,是病!醫生提醒:孩子身上這些症狀千萬要小心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皮膚上的黑色洗不掉,背後是體內代謝的求救信號!

撰文:肖小燕

近日,福建福州一位13歲男孩小衝(化名)的經歷引發廣泛關注。家人發現小衝的脖子總是黑黑的,與身上其他部位的皮膚形成鮮明對比。起初家人以爲是他“不愛乾淨”,盯着他用肥皂加上溼毛巾反覆擦洗,可擦了幾遍都毫無效果。這圈“黑領巾”彷彿長在了皮膚上。

無奈之下,家人帶小衝前往醫院就診。皮膚科活檢結果令人意外:病理顯示棘層細胞層數增加,細胞體積增大,確診爲黑棘皮病。

家長很疑惑,黑棘皮病是什麼?其實這個看似皮膚清潔的問題,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報信號。黑棘皮病的成因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背後往往牽扯到遺傳、內分泌等多個方面的複雜影響,那麼小衝患病究竟是由何引起?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知識卡片:什麼是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一種以皮膚過度角化、增厚、色素過度沉着及乳頭瘤樣增生爲特徵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爲頸部、腋下與腹股溝等處皮膚出現變黑暗沉、摸起來粗糙。這些部位的皮膚會呈現天鵝絨樣增厚,質地柔軟,呈對稱性分佈。

許多家長看到孩子頸部、腋下等部位發黑,第一反應是孩子不講衛生,污垢沒有清洗乾淨。有的家長甚至專門帶着孩子去皮膚科就診,試圖解決這個“清潔問題”。當被告知這是內分泌問題時,往往感到意外。

脖子發黑的真正元兇是它!

小衝轉內分泌科進一步檢查後,醫師發現了更嚴重的問題——小衝身高1米73,體重高達97.5公斤,腹圍達110釐米,走路都有些不靈活。檢查結果顯示,他的空腹胰島素水平是正常值的3倍,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癥和脂肪肝等代謝綜合徵相關症狀。

原來小衝脖子上的這圈“黑領巾”,實際上是體內嚴重胰島素抵抗失控的外在信號。當體重增加或腰圍過大時,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產生胰島素抵抗。身體爲維持血糖穩定,必須分泌更多胰島素,導致高胰島素血癥。

而過量的胰島素會與皮膚細胞上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受體結合,刺激表皮角化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殖,從而導致皮膚過度角化、色素沉着,形成黑棘皮病變。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空腹胰島素水平呈正相關。

危險的是,患有黑棘皮病的孩子往往已處於糖尿病前期,若不及時干預,隨着胰島素抵抗加重,最終可能發展爲糖耐量受損和2型糖尿病。有報道顯示,一位14歲女孩因脖子發黑未重視,後來被確診爲2型糖尿病。

家長必知:這些信號要警惕

黑棘皮病對青少年肥胖患者來說,不僅僅是皮膚病變影響外貌,更是體內嚴重代謝紊亂的標誌。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身體發出的信號:一旦發現孩子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等部位出現對稱性、難以清洗的皮膚變黑、粗糙,應及時就醫排查。此外,還需留意潛在的代謝異常徵兆,例如孩子如果出現異常口渴、頻繁排尿、食慾大增但體重反而下降等情況,也必須儘快進行檢查。

同時,定期監測孩子的體重變化至關重要,應通過計算體重指數[BMI = 體重(kg) / 身高²(m²)],並參照《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或《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標準》進行評估。現代醫學強調,兒童肥胖絕不是“可愛”或“有福氣”的標誌,那種“小時候胖點好”的老觀念必須摒棄。干預肥胖越早越好,學齡前階段發現問題就應及時介入。尤其是在生活習慣容易被打亂的暑假期間,更要警惕肥胖可能誘發的各種內分泌和代謝問題。

小結

小衝脖子上那圈洗不掉的“黑領巾”,揭開了黑棘皮病的神秘面紗,更無情地暴露了潛伏在肥胖兒童體內的巨大健康危機。這是身體在用最直觀的方式向我們發出強烈的求救信號!提醒我們應關注且警惕孩子體內正在發生的危險變化,及早發現、科學干預,才能避免更嚴重的健康危機,孩子的健康,需要我們共同守護。

醫學界兒科領域交流羣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