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轉變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亳州市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開門教育,帶着情懷幹、帶着目標幹、帶着責任幹、帶着境界幹,以改革創新“有解思維”,持續深化整改整治工作,從企業、羣衆、基層三個維度,清單化、閉環式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轉變,做到既注重個性問題解決,又抓好共性問題長效立制,努力實現“作風再轉變、質效再提升”,不斷鞏固學習教育成果。

突出三個“一件事改革”,杜絕爲企辦事慢

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中,梳理歸納企業規劃方案報審慢、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週期長、企業生產集中供熱有盲區等共性問題,推出“規劃方案報審一件事”“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一件事”“集中供熱一件事”改革,從個案辦理到共性需求再到改革突破,形成長效化助企發展“一類事”問題解決方案。

推行“規劃方案報審一件事”改革。針對審定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中辦事環節多、審批流程長、涉及部門多等問題,整合優化辦理要素和業務流程,將規劃方案審查、人防審查、園林審查等事項整合爲“一件事”,實現“多表合一、一表申請”和“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申報材料減少1/3,全程“零跑腿”,從方案設計到項目審批,時長由30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無紙化網上聯審爲每個企業節省成本近萬元。

推行“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一件事”改革。針對建設項目投產前竣工驗收標準不統一、流程太複雜、驗收耗時長等問題,推行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一班人馬、一套標準、一次辦結”工作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工程建設項目進行“聯合一次驗收”。全市261個工程建設項目實行竣工聯合驗收,平均驗收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6個工作日。

推行“集中供熱一件事”改革。將企業生產集中供熱覆蓋不全面、用熱供給需求銜接不暢等分散的個性問題,整合爲系統的共性問題,完善市中心城區道東片區集中供熱實施方案,論證建設集中供熱管網7.8公里。推行“安裝告知即響應”模式,24小時內組織技術專家介入,從設計審覈、安裝施工到檢驗驗收全程把關,縮短管道投用準備時間30個工作日。

突出三個“暖民心改革”,迴應人民羣衆期盼

在開展“1+5+1”行動和領導幹部集中接訪下訪行動中,針對羣衆集中反映的校園餐監管有隱患、羣衆辦事多頭跑、鄉村藥品配不全等三個難題,推出校園食堂“食衛安”、數據惠民、縣域中心(雲)藥房等系列暖民心改革舉措,切實解決羣衆身邊事、急難事、期盼事。

實施校園食堂“食衛安”工程。找準“校園餐”在食堂招標、經營管理、食材採購、經費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難監管的原因,在“食安數智管理平臺”嵌入校園食堂“食衛安”模塊,統一歸集進貨查驗、留樣管理、人員健康管理、主體責任落實和監督檢查等信息,重點解決“口中奪食”頑瘴痼疾。全市1020家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竈”,覆蓋率100%,做到食材採購、查驗、貯存、加工製作、售賣等全鏈條監管。

實施數據惠民工程。將出生、入學、就業、公租房、退休、身後等364項高頻事項整合爲48項“一件事”,平均辦理時間減少91.51%,市縣兩級共有3177個政務服務事項可進行“一鍵申報”“材料零提交”,實現數據多跑路、羣衆不跑腿。

實施縣域中心(雲)藥房工程。建成8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並搭載運行縣域中心(雲)藥房,建立縣域藥品供應目錄動態調整機制,重點保障慢性病、多發病及婦幼老年羣體用藥需求,構建“基礎目錄+擴展目錄”雙清單,實現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慢病用藥目錄100%統一,村衛生室穩定保障80種核心藥品,藥品配送率提高至90%。同時,正在建設市縣鄉聯動120救護體系,最大程度保障羣衆生命安全。

突出三個“小切口改革”,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結合開門教育,針對基層幹部羣衆反映較多的督查檢查頻次高、農村黑臭水體、城區餐飲油煙等問題,推出督查檢查“綜合查一次”常態治理、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治理、餐飲油煙聯合治理等小切口改革。

開展督查檢查“綜合查一次”常態治理。針對基層幹部羣衆反映較多的督查檢查頻次高的問題,市級統籌每季度組織有實地督查任務的單位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事項,對基層開展聯合式綜合性一次督查,做到既發現問題,又幫助解決問題,讓基層幹部從迎檢中解放出來。

開展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治理。針對農村黑臭水體存量多、易反彈等問題,完善“一水一策”綜合治理方案,精準實施“截污清源、清淤疏浚、活水潤田”,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推廣“入戶小三格+一格生態池”“大三格+人工溼地”等污水治理模式,實現“污水不入河、污水再利用”。截至7月上旬,全市累計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1535條。

開展餐飲油煙污染聯合治理。針對羣衆反映“家門口”餐飲油煙污染,但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長效監管機制落實不到位,難以形成監管合力,造成重訴重訪現象頻發的問題,制定餐飲油煙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開展集中整治和聯合徒步執法。全面梳理“12345”市長熱線關於餐飲油煙污染的投訴問題,實施“雙向交辦”,重點交辦投訴量前20位的重信重訪問題,跟蹤問題整改,進行動態處置。6月份,羣衆“家門口”餐飲油煙污染投訴量同比下降17.4%。(劉景俠 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