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借道信託騰挪資金幕後:子公司7.3億中航信託理財面臨展期 於冬1.37億股份被凍結
本報記者 樊紅敏 北京報道
近日,博納影業(001330.SZ)發佈《關於公司及相關人員收到新疆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以下簡稱“《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根據公告,博納影業、實控人兼董事長於冬、時任財富負責人齊志,因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信披違規等事項,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信託產品成爲於冬、齊志挪用公司資金的暗道。根據《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新疆證監局調查,2022年,博納影業及其子公司以支付信託理財款等形式,通過第三方向公司董事、副總裁齊志及其關聯方提供資金2.1億元,構成其他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2023年,博納影業及其子公司以支付信託理財款等形式,通過第三方向於冬及其關聯方提供資金共計2.6億元,構成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截至2024年12月末,上述合計4.7億元的資金佔用款項已歸還。但博納影業並未按規定披露與上述關聯方之間發生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情況。
最終,因上述行爲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資金往來等相關規定,新疆證監局決定對博納影業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對於冬、齊志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
公開資料顯示,博納影業是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業務延伸至電影投資和院線影院等板塊。博納影業實際控制人於冬,同時擔任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博納影業及其實控人於冬此前與信託之間的合作故事也頗爲精彩。
早在2017年,博納影業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就提到,除了傳統的社會閒散資金外,衆多機構投資者包括信託投資等各種形態的資金開始進入電影市場。
博納影業2022年8月發佈的某律所關於博納影業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的補充法律意見書顯示,博納影業曾與三家信託公司分別合作投資了有限合夥類企業。其中,2016年3月成立的上海恆以上信影視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股東構成中,上海信託持股佔比69.99%;2016年5月成立的天津博漫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航信託持股佔比69.99%;2017年12月成立的天津長達鵬宇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華潤信託持股佔比59.94%。
而根據博納影業2022年8月發佈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2021年7月,博納影業全資子公司北京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更是與中航信託簽署電影《長津湖》聯合投資協議。合同主要內容爲,合同雙方欲共同投資電影《長津湖》,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就該影片的投資、攝製、宣傳、發行等相關合作事宜達成相關條款。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10月,於冬因個人融資需求,將其所持博納影業1.37億股份(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8.7%)質押給中信信託。
博納影業今年4月3日發佈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被司法凍結公告顯示,今年3月31日,於冬所持博納影業1.37億股股份被凍結,凍結執行人爲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凍結期限三年。
此外,博納影業子公司尚有7.3億元信託理財資金面臨展期,收回週期和方式存在不確定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之子公司購買的信託理財產品本金餘額爲7.3億元,該理財產品存續期間爲自購買之日起三年,信託資金的投向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託資金的運用方式爲信託貸款,基準收益率爲4.20%。”博納影業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本公司已積極督促信託資金貸款人制定方案處置相關底層資產,按時歸還信託理財資產本息,但由於相關底層資產變現涉及估值確認,法律文件的簽署等事項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本公司也同步與中航信託協商包括信託資產的展期事宜,截至本財務報表批准報出日,信託理財產品的收回週期和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另據記者瞭解,今年以來,中航信託已有多個項目陷入兌付困局。今年4月18日,中航信託官宣被託管。“爲提升中航信託經營管理效能,經股東會、董事會審議通過,中航信託與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簽訂了《委託服務協議》,聘請上述兩家公司爲中航信託日常經營管理提供服務。”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