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倒塌但社會分裂仍未彌合 五件事瞭解德國統一歷史
1989年,東德各城市爆發了一系列和平示威並最終導致柏林牆倒塌,爲東德和西德的統一鋪平了道路。 路透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1945年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最初被戰勝國美國、法國、英國和蘇聯劃分爲四個佔領區。1949年,這些佔領區上產生了兩個國家:西部的民主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RD,即西德),東部則在蘇聯控制下成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即東德)。自此德國被一分爲二。東德公民只有在嚴格限制下才能前往西德。東德邊境戒備森嚴,並在屬於聯邦德國的西柏林周圍修建了一堵高牆,爲的是阻止東德公民離開自己的國家。
統一是如何實現的?
東德人生活在一個被監控的國家裡,沒有言論自由。凡是不遵從社會主義政權路線的人,都會面臨迫害甚至監禁。20世紀80年代末,民衆反抗政府的浪潮日益高漲,要求向西德那樣享有自由和民主。與此同時,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改革政策也爲這一進程提供了契機。不同於其前任,戈爾巴喬夫在面對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的改革運動時,沒有再採取軍事幹預。1989年,東德各城市爆發了一系列和平示威並最終導致柏林牆倒塌,爲東德和西德的統一鋪平了道路。
爲什麼把「德國統一日」定在10月3日?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是通往統一的決定性事件;因此,人們本可以將這一日定爲慶祝統一的節日。但偏偏這一天在德國曆史上有着極爲沉重的過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夜間,納粹在全德國焚燒猶太教堂,毀壞猶太商鋪和住宅,殺害並逮捕猶太人。這一夜又被稱爲「水晶之夜」,成爲了對猶太人系統性迫害和大屠殺的開端。
因此,不能讓統一的慶祝蓋過對這段歷史的紀念。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德國正式統一。10月3日這一天便成爲了德國統一日。
德國人如何慶祝統一日?
總體而言比較平靜。若期待到處是煙花和國旗的街頭慶典,那恐怕會失望。不過,在幾乎所有城市都會舉辦活動、開放日和小型慶祝。此外,每年都有一個聯邦州會在10月3日承辦全國性的慶典,慶祝活動通常在當年擔任聯邦參議院輪值主席的州首府舉辦。
今年的慶典在薩爾州舉行。州首府薩爾布呂肯將從10月2日至4日舉辦包括「娛樂、藝術與文化、美食與旅遊以及民主交流」的活動。大多數德國人則更單純地把它當作一個假日來享受。
爲什麼統一沒有紀念碑?
其實早就應該設立了。經過近十年的討論,德國聯邦議院在2007年11月9日通過了建立「自由與統一紀念碑」的決定。設想是在柏林市中心的洪堡論壇前,建造一個長50米的可步入式「碗形」裝置,作爲民主的互動隱喻:人們站上去時,它會向多數人所在的方向傾斜。可直到2025年,這個「碗」仍未見蹤影。背後原因是負責建設的公司與聯邦政府相關機構之間的糾紛。是否、以及何時能找到解決方案仍不確定。至少紀念碑的基座已經建成。
德國如今真的實現統一了嗎?
儘管政治層面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最新的Forsa民調顯示,德國社會的分裂仍未完全彌合:目前只有35%的受訪者認爲東西部「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共同發展」。這種感受恰恰存在東西差異:在東德,只有23%的人認爲自1990年以來德國已成爲一個整體;在西德,認同比例爲37%。2019年,這種歸屬感曾達到51%的歷史高點。
民調機構Infratest dimap向受訪者詢問:「真正實現統一還缺少什麼」,高達50%的回答是:工資、養老金和財富水平需要實現均等化。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