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歷史建物圍籬倒塌、還搭設廣告 北市府怒了:限期改善

位在臺北市中正區的歷史建築「龍口町塵芥燒卻場」,是日據時期興建的大型垃圾焚化廠。(北市文化局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位在臺北市中正區的歷史建築「龍口町塵芥燒卻場」,是日據時期興建的大型垃圾焚化廠,近來被指出圍籬倒塌、雜物堆積的情形,更有建商搭設都更廣告物。北市文化局迴應,建物管理單位爲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有關需改善事項限期8日前函覆,並限期年底前提送修復再利用計劃,若屆期未辦理或提送,因管理不當導致文化資產有滅失或減損價值,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辦理。

「龍口町塵芥燒卻場」是1932年至1933年興建的3處大型垃圾焚化廠中,目前僅存的1處,可不受天候影響,達成垃圾處理量需求,是當時北市公共衛生建設重要指標,其焚化爐採用「巖本式燒卻爐」,共4爐,以耐火磚砌成拱形,後端連結共同煙道與煙囪,爐前設有鋼筋混凝土造垃圾傾倒臺,連接斜坡車道,可將垃圾直接載運至上方傾倒口,建築整體可作爲當時焚化技術與建築材料構造之見證,具有建築史與技術史上之重要價值。

「龍口町塵芥燒卻場」近來被指出圍籬倒塌、雜物堆積的情形,更有建商搭設都更廣告物。(文資委員、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郭瓊瑩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文資委員、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郭瓊瑩表示,都更案雖然暫停作業中,但還是要先管理街友,以及預先做好結構增強工作,免得時間一拖延,建物又毀損的更加嚴重。(文資委員、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郭瓊瑩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文資委員、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郭瓊瑩表示,當天經過植物園附近,因爲審查過「龍口町塵芥燒卻場」一案,所以繞過去關心一下現況,沒想到看到圍牆裡面雜草叢生,還有建商樹立都更看板,因爲當地是北市黃金地段,未來捷運萬大線會通過,有聽說要把該歷史建物異地保存,目前都更案雖然暫停作業中,但還是要先管理街友,以及預先做好結構增強工作,免得時間一拖延,建物又毀損的更加嚴重。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林舒華說明,土地及建物管理單位爲國產署,與建商共同擬定「土地都市更新事業計劃案」,將歷史建築與都市更新並同修復,歷史建物修復再利用計劃文化局於2019年同意覈准,解體重組計劃則於2021年審查同意。2022年文化局會勘管理維護訪視,發現建物有風化情形,即請國產署提送緊急搶修計劃。

林舒華表示,文化局2024年5月再次委託平臺訪視會勘,發現有圍籬倒塌、室內雜物堆積的情形,文化局2025年7月9日函國產署辦理改善,並於7月23日前檢送改善照片過局,迄今未提送;另有民衆反映歷史建物範圍內有未經申請搭設廣告物,亦函請國產署查明依法辦理,有關改善事項限期8月8日前函覆,倘屆期未辦理或提送,因管理不當致文化資產有滅失或減損價值,將依《文資法》第28條及第106條規定辦理。

林舒華說,該歷史建物過往就有提出都更計劃,2021年審查通過,但更新案一直沒有動工,已告知國產署不能等建商動工纔開始修復建物,請國產署應自行提送修復再利用計劃,辦理修復事宜,目前已限期國產署年底前提送修復再利用計劃,至於建商設立的都更廣告是架設於圍籬上,對於建物構造不會有影響,不過怕引起外界觀感疑慮,1日已請國產署通知建商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