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今閉幕 秘書長張軍:達成5共識

博鰲論壇秘書長張軍(右)在閉幕會致詞時表示,今年會議達成5項共識。(藍孝威攝)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於今天下午閉幕。秘書長張軍在閉幕會致詞時表示,今年會議達成5項共識: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在大變局中把好正確方向,共創美好未來;二,加強區域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謀求互利共贏;三,立足高質量發展,推動轉型升級,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四,堅持創新驅動,應用與治理相結合,發掘更大增長動力和空間;五,倡導對話交流,增進理解信任,共同應對挑戰。

共識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在大變局中把好正確方向,共創美好未來。

張軍表示,世界向何處去?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年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十週年,十年來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成績斐然,亞洲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爲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要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贏全球性挑戰,共建亞洲家園,共創亞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張軍表示,寮國、孟加拉國等國領導人高度讚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爲當今世界互聯互通、相互依存,國際社會必須團結一致、攜手同行,除此之外別無選擇。中國和亞洲的成功經驗告訴了我們正確的方向。壇理事長潘基文也再次強調,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對於應對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

張軍表示,年會圍繞多邊主義的未來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日益加劇,焦慮和擔心情緒不斷蔓延。在這一背景下,與會代表普遍認爲,應重申以聯合國爲基石的多邊主義,推動未來峰會成果加速落地,確保世界走在正確軌道上。很多代表在討論當中把中國和美國進行對比,認爲中國給世界更多地帶來穩定性與希望。多家國際媒體指出,在一場廣泛的貿易戰即將到來的背景下,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出了支持多邊主義的強音。很多代表認爲,參加年會增添了他們對多邊主義的信心。

共識二,加強區域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謀求互利共贏。

張軍表示,推動開放發展,加強區域合作是年會的核心議題,貫穿各種討論的全過程。關於經濟全球化、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釋放區域自貿安排的更大潛力、重振APEC、加強互聯互通等討論十分熱烈。與會代表普遍認爲,關稅戰、貿易戰不會有贏家,各國要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經濟合作環境,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國際社會應攜手促進全球化再平衡,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使之惠及更多國家和更多人羣。

張軍表示,各方認爲,亞太區域一體化儘管面臨不少挑戰,但仍在繼續向前邁進。亞洲國家正在形成亞洲特色的區域合作與經濟治理模式。亞洲經濟體展現出強勁韌性和活力,中國發揮着越來越大的引領作用。面向未來,聚焦發展仍是亞洲的基本共識。要繼續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加強互聯互通,維護地區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有些嘉賓提出,亞洲不僅要實現經濟復興,也要實現精神復興。各方代表還將視野擴大到了全球南方這個更大範疇,爲共同邁向現代化獻計獻策。

共識三,立足高質量發展,推動轉型升級,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張軍表示,年會期間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是「轉型」。與會代表認爲,世界大變局必然帶來大調整、大轉型,各國經濟必須走高質量、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年會圍繞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等進行深入探討。與會代表認爲,能源轉型這一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包容性解決方案。政府和企業要共同發力,在技術、政策與市場層面形成合力。年會期間舉行的「攜手促進亞洲能源轉型」圓桌會受到廣泛關注,這場圓桌會吸引了一批大型能源企業和主權財富基金領導者,以及權威人士、專家學者,進行了一場匯聚合力的有效探討。

張軍表示,在全球層面,各方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進度緩慢,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進程遇到新的「退羣」阻力表示擔憂,認爲儘管面臨巨大挑戰,但我們不能被動等待,需要及時、堅決、積極地行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地,全球合作是關鍵,要建立廣泛夥伴關係,多邊主義是應對氣候治理不可動搖的基石。氣候融資亟需發達國家兌現歷史責任,同時國際社會也需要創新融資工具,並通過項目導向來吸引資本,而非被動等待資金到位。

共識四,堅持創新驅動,應用與治理相結合,發掘更大增長動力和空間。

張軍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推進,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同時深刻改變着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如何在新一輪科技浪潮中既抓住機遇、發掘動力,也解決好出現的問題,是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年會結合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治理、在AI應用中塑造核心競爭力、大變局下企業的應對之道等問題進行積極探討。大家認爲,要全面評估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潛在影響和風險,儘快形成普遍的國際共識。要平衡推進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治理,既不扼殺創新動力又有效地管理和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

張軍表示,很多代表認爲,要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數位能力建設,讓數位紅利惠及更多的地區和人羣,讓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均能參與到人工智能應用與治理進程中來,實現科技正義。應對數位鴻溝需要構建開放、平等、多元的數位生態體系,還需要培養適應數位化時代的跨學科人才。

共識五,倡導對話交流,增進理解信任,共同應對挑戰。

張軍表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方向危機、信任危機、治理危機。其中,信任赤字成爲全球治理的突出挑戰。年會期間安排了多場圍繞重建信任、加強文明對話的討論,也舉辦了一系列對話活動。代表們普遍認爲,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具有重大意義。重建信任是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和平與發展的關鍵,也是推動國際合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全球變局中重建國際信任,要強化多邊合作機制,維護國際法權威。

張軍表示,一些國家採取的單邊主義措施加劇了國家間的緊張關係,也阻礙了正常的國際經濟貿易合作。各國應通過相互尊重與合作,營造有利於共同發展的外部環境,維護共同經濟安全。

張軍表示,有些代表提出,國與國之間的信任,根本上源於各自國內的發展狀況。可以考慮以「共同現代化」化解發展差距,以「單邊開放」重建信任。促進不同文明交流對於增進理解信任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