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近零碳示範區打造“零碳”中國標準

2月8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海南瓊海市博鰲鎮的東嶼島上游客絡繹不絕。他們必去的一個網紅打卡點是新聞中心光伏地磚,這裡每年可提供清潔新能源超1.2萬度電,也是博鰲近零碳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不多的、能夠讓遊客看得見摸得着的低碳設施。

2022年開始,海南省與住房城鄉建設部計劃用3年時間共同創建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如今這座因博鰲亞洲論壇聞名於世界的海島,成爲向世界展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技術和實踐的重要窗口。

根據測算,2024年示範區全口徑二氧化碳排放量從2019年的12167噸降至約470噸,實現減碳96.2%,並將逐步趨近於零。

南方電網海南瓊海供電局工程建設部副經理王基龍介紹,示範區綠電自產自用,這裡全年可生產綠電約3200萬度,能滿足示範區每年約1700萬度的用電需求,剩餘接近一半的綠電上網。王基龍說,示範區還包括了島外的農光互補項目,可爲示範區供給300噸綠色果蔬。

漫步示範區中,減碳技術隨處可見。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東嶼島大酒店等主要建築物,均採用了智能幕牆開啓扇;光伏地板熠熠生輝、“花朵風機”迎風“綻放”,電氣化廚房安全高效……

“我們是從每一個細節摳排放。”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總工程師曾有文全程參與了示範區建設,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示範區利用廢舊建材建設循環花園;通過小型設備實現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運用AI實現室內空調啓動的管控……此次改造後,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東嶼島大酒店在住宿人數上漲10%的情況下,用能成本下降近20%。

海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用幾個“沒有”總結了此次改造:藉助自然光能、風能,並應用節能儲能設備及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節能降碳,沒有大拆大建,沒有增加新建築,沒有改變原有的建築風貌和區域格局,沒有破壞自然環境……

走進示範區的運營管理中心,一面大屏幕通過物聯網和數字孿生技術,可視化呈現零碳成果。所有的設備、建築和智能設備都可以通過該平臺實時動態管控。曾有文介紹,該系統可以自動監測會議室、酒店房間等使用情況,在無人使用的情況下自動切斷節能,“節能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

示範區運營管理中心內展板顯示,示範區獲得了德國能源署頒發的“零碳運營區域認證”(國內首個區域認證);滿足國標《零碳建築技術標準》(送審稿)中“零碳區域、零碳建築、低碳建築”相關技術要求。在202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與會國內外嘉賓對示範區給予充分肯定,認爲示範區是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又一創新例證,彰顯中國綠色發展決心。

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示範區積極加強相關標準研究,印發了《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創建技術標準》,涉及建築、交通、能源等領域,覆蓋設計、施工、驗收、評估等環節,爲熱帶地區綠色低碳發展探索了有效路徑。

“制度方面的推進是我們目前的一大重點,我們想從博鰲開始制定零碳的中國標準。”曾有文表示,外國專家前往博鰲進行認證時,看到了示範區做出的成果在國際上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他們認可中國在零碳方面取得的成就。“未來我們計劃打造海南省綠色低碳研究院,並推動中國標準在國際上的認證。”

當博鰲的海風掠過光伏矩陣與紅樹林,這座“東方達沃斯”正以硬核技術標準重新定義零碳未來,爲全國近零碳改造升級提供“博鰲方案”,也爲全球“近零碳標準”提供“中國答案”。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任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