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9成來自廚餘 病毒株似越南

臺灣防堵「非洲豬瘟」破功,財政部關務署22日提出精進措施,鎖定高風險進口人及快遞貨物加強查覈,尤其大陸、港澳地區的入境旅客,提高人工開箱查驗比率。(陳麒全攝)

臺中某飼有300頭豬隻的養豬場因豬隻接連死亡送驗,21日透過PCR檢測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成爲全臺首起本土案例,農業部指,其病毒株與越南相似。臺大獸醫系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表示,根據國際案例,首次檢出非洲豬瘟的國家,病源9成源自廚餘,因此爲第一時間阻絕擴散可能性,全國禁喂廚餘相當必要。

據瞭解,非洲豬瘟以接觸傳染爲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其中又以廚餘威脅最大,可能由境外攜帶回來的豬肉製品,未食用完畢混入廚餘中,導致豬隻食用因而染疫。發現非洲豬瘟的豬場即爲環境部認可的廚餘再利用場所,使用的是清潔隊提供的廚餘餵豬。

李淑慧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即便在充分烹煮下,也不一定能完全去除,因此就國際案例而言,每當一個國家出現「首起非洲豬瘟」案例時,9成病源來自於廚餘,而本次出事的養豬場,正好就是餵食廚餘,農業部也已全面禁止廚餘餵豬。

臺大獸醫系名譽教授周晉澄補充,國際上曾有野豬傳染病毒給圈養豬隻的案例,不過臺灣的野豬其實並未帶源,遂移除此疑慮後,更進一步拉高廚餘爲病源的機率,且不排除來自境外的可能,目前該做的就是比照先前COVID-19,進行完整疫調據實掌握豬隻、飼料、人員,甚至車輛動向,此外,非必要人員也應避免進出豬舍,倘若一定要出入,則需落實消毒。

農業部說明,目前透過病毒核酸序列分析,顯示其病毒株與越南相似,後續將進一步透過其基因序列分析確認,待病毒分離報告出來後,會再向世界動物組織通報,最短4天、最久12天。此外,越南目前同樣疫情嚴峻,雖當地有核準疫苗,不過臺灣並未引進,且該疫苗從實務面來看並未有實質效用,遂臺灣面對疫情是採用一貫的生物安全防護政策,呼籲豬農勿因過度驚慌,施打來路不明的疫苗。

財政部關務署22日也提出精進措施,鎖定高風險進口人及快遞貨物加強查覈,尤其大陸、港澳地區的入境旅客,提高人工開箱查驗比率。

海關邊境查緝豬肉製品及含豬肉製品,去年查獲1154件、1006公斤。今年到9月底止,查獲的件數爲803件、712.3公斤,多來自旅客違規攜帶,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佔6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