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經濟火爆,萬億賽道競逐賽拉開帷幕

近日,福建福清市融媒體中心宣佈,福清市正積極推進包括冰雪小鎮、地質公園、濱海樂園和萬安古城在內的四大特色文旅項目,旨在打造中國南方最大的濱海冰雪世界。這個項目將構建室內滑雪場、冰雪主題樂園等設施,形成"上山見海玩雪"的獨特體驗。無獨有偶,總建築面積約33.93萬平方米的深圳冰雪大世界也傳來開業消息,將於2025年底對外開放。

它們的建設和開業將有效填補南方大型冰雪設施的空白,優化市場供給。這更折射出了"北雪南移"趨勢的持續深化。

冰雪遊熱潮席捲全國

早年間,冰雪遊是北方的專利。在銀裝素裹的世界裡,北方的冬日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無數嚮往冰雪奇緣的旅人。那裡的河流湖泊,一到冬季便幻化成潔白無瑕的冰面,宛如一片片廣闊的天然滑冰場;山林間,雪花紛飛,將每一寸土地都裝扮得如夢似幻,成爲滑雪愛好者的天堂。想要深度體驗冰雪遊的精髓,就非得去北方不可。

自北京冬奧會結束,"冰雪運動""冰雪旅遊"在全國範圍內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爲中國經濟的新型增長點。《大衆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顯示,2023—2024冰雪季,中國在各類冰雪運動消費規模超1500億元。這反映出了消費市場對於冰雪旅遊的極大需求。據《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2024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閒旅遊人數超過3.85億人次。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冰雪運動正以獨特的魅力和挑戰性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國家也將冰雪經濟提升到戰略高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冰雪經濟的發展。

"鼓勵北方深耕冰雪資源,南方突破地理限制發展人工冰雪場館""推動‘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數字’等跨界融合"……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1.2萬億元,到2030年達到1.5萬億元。

南北方市場雙向涌動

在政策引導和消費市場需求倒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冰雪運動場地設施不斷完善,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各地紛紛加大冰雪旅遊產品的供給,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冰雪旅遊活動。供給側的優化有效拉動冰雪消費,春節期間的冰雪旅遊呈現爆發式增長。據預測,2024—2025冰雪季,全國冰雪休閒遊客量預計達5.2億人次,收入超6300億元。

據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文旅部門公佈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接待遊客數量分別達到2626.3萬人次、2770.68萬人次(國內遊客)和5335.88萬人次,遊客花費分別達到336.5億元、337.55億元(國內遊客)和536.98億元,同比均實現大幅增長。

以位列國內滑雪場里程排名、人氣排名第一位吉林北大湖爲例,春節期間接待遊客8.7萬人次,收入5118萬元,形成"日滑雪、夜溫泉"的全天候消費場景。而哈爾濱遊客接待量與旅遊總花費均達到歷史峰值。據數據統計,累計接待遊客1215.1萬人次,同比增長20.4%;實現旅遊總花費191.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6%。

南方市場同樣表現亮眼。以浙江安吉縣餘村的"雲上草原"滑雪場爲例,春節期間單日最高人流量接近1.5萬人次。長三角的冰雪愛好者對於這個家門口的滑雪場頗爲傾心。上海遊客楊先生表示"不是東北去不起,而是雲上草原更有性價比。"對於南方遊客而言,一趟東北之行不僅要有錢更要有閒。

在這股南北方雙向涌動的冰雪遊熱潮下,全國發展冰雪經濟正當時。據《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4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已達970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萬億元。

超2.5萬家企業競逐萬億賽道

冰雪經濟的市場規模如此龐大,自然吸引了衆多企業的關注和佈局。截至2025年初,中國冰雪經濟相關企業超.5萬家,僅2024年新增註冊企業3400餘家。區域分佈上,黑龍江以25.3%的佔比居首,山東、廣東緊隨其後。冰雪裝備器材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預計未來五年將達萬億級別。

在冰雪旅遊方面,各大旅遊企業紛紛加大冰雪旅遊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冰雪旅遊活動。一些知名的旅遊平臺還推出了冰雪旅遊專題頁面和優惠活動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

除了旅遊企業外,冰雪裝備企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着冰雪運動的普及和人們對冰雪裝備需求的增加,冰雪裝備企業持續增多。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形成了15大類的冰雪器材產品體系,並於2023年貢獻了約220億元的相關產品銷售收入。與此同時,爲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這些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和生產規模。一些知名的冰雪裝備品牌還通過贊助冰雪賽事和活動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場在萬億賽道上的競逐賽已經激烈展開。業內專家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冰雪經濟企業佈局將呈現多元化、品牌化和國際化的態勢,以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舉個例子,在北方市場,各大企業聚焦的核心的重資產的投入,比如黑龍江聚焦冰雪場館與裝備製造,河北崇禮引入國際滑雪賽事IP,形成產業集羣。而在南方市場,更傾向於上下游產業鏈拓展和輕資產創新運營,比如廣東依託製造業優勢發展冰雪裝備,福建、浙江通過"冰雪+文旅"模式開發室內滑雪場,南京等地的滑雪場已經不侷限於單純滑雪,而是加入更多親子互動設備和文化體驗,營造更具特色的冰雪生活場景。

而科技企業也正持續提升產品應用的含"雪"量,以AI、VR技術重塑冰雪體驗。今年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就大秀光影技術,不僅現場能在3D投影技術的幫助下讓遊客感受視覺的震撼,而且還通過AR(增強現實)互動體驗,使之與哈爾濱大世界互動,創造獨屬記憶。

消費需求引導、國家政策扶持、企業入局支持……中國冰雪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專家預計,冰雪經濟將在5年內進入爆發期,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隨後,冰雪經濟將轉向精細化運營階段,通過持續盈利回收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政策爲帆、科技爲槳,中國冰雪經濟正駛向萬億藍海。未來,如何在"冷資源"中挖掘"熱價值",在全球化競爭中樹立品牌,將成爲這一產業持續增長的關鍵命題。誰能把握機遇,扶搖直上九萬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