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信任 她17年堅定守護ICU…奇美醫護故事感動登場
奇美醫院4B加護病房小組長陳若曦悉心照顧因腦癌開刀的病人,照片由公共事務室楊惠君拍攝,作品今起在吳園藝文中心展出。記者吳淑玲/攝影
奇美醫療體系(永康、柳營、佳里奇美醫院)今天起連1個月推出「奇美月-深耕臺南‧健康臺灣」系列活動,秉持創辦人許文龍「文化與醫療並重」的初衷,陸續在吳園藝文中心、奇美博物館與院區推出結合醫療專業、醫學教育、人文藝術與社區生活,落實「無牆醫院」理念,打造羣體健康價值。
加護病房(ICU)護理師陳若曦分享了她17年來的工作感受。她表示,加護病房主要收治神經內外科病患,病人雖脆弱,但也非常勇敢。對外界來說,加護病房可能是冰冷且充滿警報聲的地方,但在她眼中,每位病人和家屬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
江小姐現身說,69歲的媽媽今年3月無預警昏倒,緊急送醫發現長了6公分腦瘤,開刀治療後住進加護病房,在醫護人員悉心治療下,6月16日出院,就是由4B加護病房小組長陳若曦照顧,這個畫面被公共事務室楊惠君記錄下來,獲得院內比賽第3名。江小姐說,「如果不是這羣醫護人員,我就沒有媽媽了」,感謝醫護人員的專業與耐心,使家人能在脆弱時刻獲得最好的照護。
陳若曦說,「每天我們都在照顧病人,看着他們與疾病抗爭,甚至面對生死,但醫護人員24小時的陪伴,讓我們成爲病人的守護者與傾聽者。」護理不僅是科學,更是一種藝術。「護理醫學的人文價值核心,是關懷、陪伴與同理。我也將這些理念傳授給新進的學妹。」
陳若曦感謝病人與家屬的信任,「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刻,給我們最大的信心,讓我們去照顧他們。正是這份信任,賦予我們工作的神聖價值,也讓我一直無法離開這份工作。」
家屬洪小姐表示,感謝醫護人員的努力與陪伴,媽媽因腦瘤昏倒緊急送到醫院手術與長期護理,感謝在最需要的時候有醫護人員的搶救和照顧,在搶救黃金時間與日常照護中,承受心理與情感的壓力。
「奇美月」今天在吳園藝文中心醫學人文特展首登場,傳遞更多病房溫馨故事,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奇美醫院長期將專業醫療技術延伸至社區,用溫暖的方式關懷大臺南各角落的居民,尤其在風災等重大事件中,不僅硬體復健需要時間,心理重建更需要陪伴,而奇美醫院在這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指出,奇美醫院的精神源自創辦人許文龍先生,強調醫療與文化並重,追求的不只是醫療技術精湛,更重視人性與藝術的延伸。許文龍先生希望將醫療、藝術與文化融合,這種理念也成爲奇美醫院獨特的文化印記。葉副市長感謝奇美醫院持續傳承創辦人理念,並透過各項活動展現文化醫療的精神,讓臺南市民能感受到醫療與藝術並行的溫暖。
奇美醫院4B加護病房小組長陳若曦訴說因病患的信任,讓她17年來捨不得離不開這份工作。記者吳淑玲/攝影
奇美醫院副院長湯宏仁(右三)、副市長葉澤山(左三)與4B加護病房小組長陳若曦(右二)、病人女兒江小姐(左二)在作品前合影。記者吳淑玲/攝影
爲期一個月的「奇美月」今天在吳園藝文中心揭幕。記者吳淑玲/攝影
爲期一個月的「奇美月」今天起在吳園藝文中心登場,展出奇美醫院從前身逢甲醫院創設置至今57年深耕臺南的歷史。記者吳淑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