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新局-川普2.0 創造跨國併購商機
川普2.0將使得美國市場變得更重要,目前的跨國投資案主要涵蓋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以及AI伺服器等大廠前進德州。圖/美聯社
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最近公佈「2024年臺灣併購白皮書」,近期由於臺積電積極赴海外投資,以及川普2.0關稅政策影響,促使臺灣企業加速海外佈局。以往海外投資併購多半集中於大型企業,但川普政策衝擊造成全球供應鏈脫鉤以及產業重新佈局,影響所及涵蓋所有產業以及各種規模企業,因此海外投資併購成爲企業新顯學。
跨國併購對於企業來說有以下幾點好處:首先,可以迅速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或領域,近年不少臺灣企業藉由併購切入汽車電子、自動化、醫療設備等過去不擅長的領域。其次,可以取得國際人才及團隊。臺灣企業過去多以國際貿易爲主,但缺乏全球運營與管理的人才,藉由併購可加速完善跨國經營能力。再者,美中競爭激烈歐美公司對於陸企均有高度戒心,但非常歡迎和臺灣企業合作,臺灣製造強項和外國公司的市場、品牌及技術,形成完美互補。
整體說來,2024年臺灣雖無鉅額交易,但海外併購活動依然熱絡,交易金額在5億美元以下之交易件數共46件,產業涵蓋金融、生技製藥、電子及原物料。
歐洲市場成爲臺灣製造業大廠海外佈局的重要跳板,2020年~2024年期間,交易金額由2,600萬美元成長至13億5,900萬美元,交易件數由3件成長至15件。美國爲新興產業佈局重點,同期間交易金額由2億1,900萬美元成長至4億2,700萬美元,交易件數由7件成長至12件。日本市場尚待進一步積極拓展,同期間交易金額由2,700萬美元成長至3億6,700萬美元,交易件數持平。
從區域來比較,歐洲變成臺灣併購重要市場,很多集中在德國。臺灣正企圖加強與歐洲的關係,臺商的併購在地區和產業均有驚喜,例如去年瑞儀以近3億歐元收購丹麥先進光學元件公司,說明中型企業轉型企圖心。
川普2.0將使得美國市場變得更重要,目前的跨國投資案主要涵蓋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以及AI伺服器等大廠前進德州。從長期來看,配合這些鉅額投資可能會有供應鏈相關的併購產生。臺灣18家半導體中小型供應商及組成德鑫產業控股,以打羣架方式前進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跨國併購案漸成熱潮。早年日本沒有很多來自臺灣的買家,但這幾年因爲臺積電赴日本熊本投資,帶動了投資風潮。不過近期日本熊本二廠興建已經暫緩,反而是美國亞利桑那州三廠提前動,未來日本併購是否仍然活躍,仍需進一步觀察。最近國巨欲以公開收購方式併購日本上市公司芝浦,並和另一家日企競標,不斷互相加碼投資價格,爲臺日併購帶來強勁動能。
綜合來說,關稅、區域化及短鏈生產仍爲企業主要關注焦點,短期內臺灣企業對海外併購態度及價格趨向保守,但應屬短期現象。未來中小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將大幅增加,且以取得控制權爲主,企圖確保併購後整合效率與獲利實現。
從長期來看,整合後如何有效管理,仍爲臺灣企業跨國併購的主要議題。隨着臺企再全球化及臺幣升值趨勢,臺企會更有意願透過併購走向海外、加速全球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