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回溫及臨牀試驗捷報 2大利多 佈局生醫基金良機

醫療與生技產業的獲利成長、併購契機及臨牀利多,爲投資人創造新一波進場良機。圖/美聯社

生醫基金近月績效前10名

美國聯準會降息啓動,併購回溫及臨牀試驗捷報帶動市場情緒,精準醫療、腫瘤學與罕見疾病等高成長領域具投資亮點。法人認爲,雖然監管與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但醫療與生技產業的獲利成長、估值優勢、併購契機及臨牀利多,正爲投資人創造新一波進場良機。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預期併購回溫、精準醫療與AI創新、籌資管道改善、腫瘤學和基因療法等高成長領域持續發展,將有助提振生技股展望。擁有創新產品的生技公司,腫瘤學、罕見疾病領域仍是具吸引力的併購目標,加上聯準會降息前景改善,可望提升小型生技股前景。但監管風險仍需關注,包含美國食藥管理局(FDA)藥品審查、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併購審查。

擁有現已商業化藥品的公司面臨的FDA監管風險較小,在川普政府領導下,FTC可能採取更寬鬆的政策,有助促進併購活動。另需關注直面消費者廣告、最惠國定價等政策變化。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醫療生化產業近期受到政策影響,表現相對其他類股落後,但全球大型製藥廠毛利高、產品多元分散、需求暢旺,川普關稅政策對醫療類股的整體衝擊有限。此外,即使未來實施新藥價政策,也未必針對罕見疾病或距專利到期仍久的藥物執行,對整體醫療產業的負面影響仍在可控範圍。

今年5月以來,醫療生化產業併購件數顯著增加,溢價幅度上升,反映大型藥廠手握現金、併購意願明顯提升,將有助提升產業營運效率。以FactSet數據指出,2025年醫療產業預估獲利成長率達12.6%,高於S&P500指數的9.3%;若從目標價與現價差距來看,醫療產業差距達20.4%,代表股價上漲潛力最大。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團隊分析,潛在降息、持續強勁的新藥上市與正面臨牀消息將加速市場對生技股的重估。由於大型製藥公司與生技企業正面臨超過1,500億美元的專利懸崖,藥廠將更仰賴併購已商業化或接近商業化的標的以補強產品線,預期併購活動將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