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哥的蒸雞店端午節開業了,日子要紅紅火火過下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穎穎 牟靜萍 王勁鬆
自從端午節時湖洋蒸雞店開業,兵哥的生活就忙碌了起來。
在不透析的日子裡,每天早上8點開始處理生雞,9點把雞運到店裡經過調味後蒸制,一直忙到中午一兩點。簡單休息後,下午四點鐘再準備新一波售賣。
店面由兵哥和妻子兩個人打理,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二三十隻。店面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城區,與兩個孩子的學校只隔了一條馬路,照顧生意之餘也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學。
“沒有什麼大的願望,就希望跟妻子把蒸雞店做好,好好透析把身體調理好,多陪伴他們幾年。”
兵哥真名叫陳汝生,之所以被叫作兵哥,是因爲他曾是一名軍人。
在部隊的時候,兵哥參與過抗洪搶險、雪災救援等任務。“那時候年輕,身體也好,苦點累點都覺得很榮耀,也磨練了我的意志力,讓我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疾病。”
退伍後,兵哥幹起了室內裝修,隨着經驗的積累,收入越來越可觀。
裝修的工作比較辛苦,偶爾身體的疲累在兵哥看來不是什麼大事兒,所以當覺得腿有點無力的時候,他也僅僅是以爲是累的,不曾想到一向健康的自己在29歲的年紀會得尿毒症。直到有一次,他在家中連路都走不了了,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爲尿毒症。那個時候,兵哥的女兒才一歲,妻子懷着小兒子即將臨盆。
“得知這個結果後很不甘心,又去了更大的醫院檢查,但還是一樣的結果。好在那時候還不太嚴重,醫生讓我先吃藥控制一下。”
吃藥期間,兵哥工作起來還是很拼命,並僱了兩三個工人承包工程。然而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兵哥的身體再度“報警”,肌酐值達到了1000,到了必須接受透析治療的程度。“大概是2019年,在醫院徘徊了兩三天不想透析,我還抱着一絲希望能像以前一樣靠吃藥控制病情。醫生卻一直給我做思想工作,勸我抓緊透析。”
就這樣,兵哥在萬般不甘中開始在家做腹膜透析。
原本事業蒸蒸日上、夫妻恩愛、兒女雙全的生活,一下子變成了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的狀態,讓兵哥感到暗無天日。“兩三年裡都是渾渾噩噩的,心理上無法接受。裝修也不做了,幫着哥哥管理了兩個月工地,但是因爲身體吃不消也放棄了。”
讓兵哥重新振作起來的,是一次生死意外。
腹膜透析稍有不慎,便容易發生出口或者隧道感染。因爲一次感染,兵哥被送去醫院接受治療,卻因爲對消炎藥過敏導致了休克,被下了病危通知書。“那次被搶救過來後,覺得還是活着好。”
從那之後,兵哥便不再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而是開始去醫院進行血液透析。後來在腎友的推薦下,來到威高龍巖透析中心。“那裡的醫護對待我們像家人一樣,每次上下機都耐心囑咐我們注意事項。有次我因爲水果吃多了高血鉀,半夜給中心的田文醫生打電話,他耐心地指導我應該怎麼做。而且在那裡也認識很多正能量的腎友,大家相互鼓勵、交流病情,變成了朋友。”
兵哥不再抗拒透析,還把日常透析以及與腎友們互動的內容拍攝成視頻發佈在短視頻平臺,激勵自己也鼓勵別人。很多網友在評論區給他加油,並支持他蒸雞店的生意。
自患病以來,兵哥最感激的是他的妻子。兩個人是經人介紹認識的,戀愛五六個月後結婚,感情很好。“剛得病那會兒,我跟她說,要不咱們離婚吧,苦我一個人就夠了,你找個好的去。她卻對我說‘別傻了’,一直陪在我身邊。這些年,她爲了這個家付出很多。”
中午十一點多,即將迎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十來平的店鋪裡散發着雞肉的香氣。兵哥與妻子將蒸好的雞進行售賣前的處理——挑出遺漏的毛囊、剪掉雞爪上的趾甲、搭配好蘸料等,等待着食客們的到來,忙碌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