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科技大市場“線上平臺+線下服務”雙線賦能 打通成果轉化通道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7日訊 8月26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亮進度”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濱州市科學技術局專場。邀請濱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李寧波,濱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東芳,濱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呂肇華,濱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清水,圍繞提升科創品質的工作成效和有關進展情況進行介紹,並回答記者提問。
劉東芳介紹,科技大市場的高質量建設作爲技術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促進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濱州科技大市場通過半年多的運行,常態化舉辦產學研對接活動、完善市場化運行機制,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實現科技成果“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有效對接。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雙線支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濱州市科技局與省創新發展研究院簽署《深化科技成果轉化 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合作協議》,建立省、市聯動機制,共同推動濱州科技大市場融入山東科技大市場建設體系。根據市場主導原則,聚焦成果轉化核心使命,建設一支專業的技術經紀人隊伍,100%高級技術經理人持證上崗。目前,已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大賽、項目路演等活動23場次,促成轉化落地項目27個,交易額1436萬元,實現創新要素供給端與需求端的有效撮合。
“線上平臺+線下服務”雙線賦能。按照線上平臺、線下服務“雙線賦能”思路建設,打造要素活起來、服務動起來、資源用起來的“科技服務超市”。線上,省市聯動、共享共用的線上科創服務生態網絡,鏈接山東科技大市場平臺建設濱州創新節點,搭建科技“五庫”,彙集信息1萬餘條,構建全要素服務體系。線下,依託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按照“1+N+3”模式佈局,涵蓋技術交易、雙創孵化等“十大中心”;招引“N”家企業研發機構、科技型企業等機構入駐;“3”大國際版塊——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充分拓展配套服務功能。
“產業所需+學科所長”雙向共贏。按照創新要素“連通器”定位,組織400餘家企業參加山東大學成果直通車、濱州高校服務濱州企業交流推進會、山東科技大市場賦能濱州低空經濟產業專場等技術成果、校企對接等活動。創新“異地研發、本地轉化”成果轉化模式,分別與中南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8家高校、2家區域性科創平臺等共建跨域協同轉化中心,構建跨區域科技成果流動和孵化轉化運營生態,實現科技資源與產業高效銜接。
“科技報表+金融屬性”雙向奔赴。充分發揮山東科技大市場“科融信”平臺作用,動員2276家企業入駐平臺,數量位列全省第2位,通過專業第三方評估,把企業的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變爲增信指標。打造“科技+金融+產業”創新生態圈,開展科技金融類活動12場,通過IP促融、大賽促融、產業促融、平臺促融等四促模式,促成各類金融貸款4390萬元。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