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惠民:“心安社區”創新治理模式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0日訊 近年來,惠民縣何坊街道深入貫徹落實濱州市“心安城市”建設部署,以“安身”“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爲核心要義,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全力打造“心安社區”,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安心、舒心、暖心的幸福生活。
黨建引領,築牢“心安社區”根基
惠民縣何坊街道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爲“心安社區”建設的核心動力,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實現紅色陣地全覆蓋,高標準打造9個社區黨羣服務中心,設立“紅色議事廳”“黨員先鋒崗”,常態化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累計解決羣衆訴求1200餘件。黨員帶頭解難題,實施“黨員聯戶”機制,組織346名黨員幹部與330戶困難家庭結對幫扶,提供政策諮詢、代辦服務等便民服務,切實提升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
服務爲民,提升“心安社區”溫度
惠民縣何坊街道以“15分鐘便民生活圈”爲抓手,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全齡段需求,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社區服務體系。普惠托育“解民憂”,設立3個“向日葵寶貝屋”,提供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惠及200餘個家庭。青年服務“增活力”,打造1000平方米“青創空間”,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和創業指導,孵化“田園電商”“非遺工坊”等32個創新項目,促進就業創業。
智慧賦能,打造“心安社區”大腦
惠民縣何坊街道投資建設“社區數字治理平臺”,整合黨建、公安、網格、人社等12個部門數據,實現“一網統管、一屏通覽”。預警保平安,不定期巡查佔道經營、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準確率達91%,全年化解潛在風險121處;事件處置閉環化,開發小程序,集成辦事預約、報修投訴等功能,註冊用戶超1萬人,辦結率99.2%。特殊羣體“定期守護”,爲獨居老人、殘疾人戶,定期監測生命體徵,成功幫助救助突發疾病老人3例,守護特殊羣體安全。
多元共治,激發“心安社區”活力
惠民縣何坊街道創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居民參與”治理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心安積分”促參與,推行居民“心安積分”制度,參與志願服務、垃圾分類可兌換家政服務;社會組織添助力,引入“福嫚志願服務隊”“老閆茶調室”等社會組織,開展矛盾調解、心理疏導等服務1600餘次;“五色工單”提效能,建立“紅橙黃藍綠”五色工單分類響應機制,紅色安全隱患工單15分鐘響應、2小時處置,全年累計處理工單2.3萬件。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何坊街道“心安社區”建設成效顯著。2024年轄區內未發生重大羣體性事件和惡性案件;羣衆安全感、滿意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縣前列;何坊街道“心安社區”建設獲評省級“優秀工作法”稱號,成爲濱州市“心安城市”建設的標杆樣板。下一步,何坊街道將繼續深化“心安社區”建設,擴大“15分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範圍,新增社區養老驛站3處、托育中心3個;探索AI矛盾預判模型,提升風險防控精準度;推動“心安社區”品牌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治理一體化發展。
從“矛盾化解”到“服務升級”,從“智慧治理”到“多元共治”,何坊街道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心安社區”的內涵,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幸福與溫暖。
閃電新聞記者 呂敏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