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用行動支付! 專家建議錢包留現金 金額這樣抓最保險
理財專家建議,仍應隨身備有現金,以應付突發狀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儘管行動支付和信用卡付款日益普及,但大多數人仍習慣帶點現金出門。理財專家也認可這種作法,強調錢包裡保留一定數量的現金仍然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在因應突發狀況,尤其是在數位支付出現問題時。
據財經媒體CNBC報導,在美國,現金使用率持續呈現下滑趨勢。根據聯準會(Fed)近期針對民衆如何使用金錢的調查發現,美國民衆平均錢包內會放67美元(約新臺幣2020元)的現金。雖然民衆仍普遍攜帶現金,但使用率卻不斷下降。Fed的數據顯示,在2024年,8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過去30天內至少使用過一次現金,這個比例低於2023年的87%。
儘管如此,財務規劃師普遍認爲,保留一定數量的現金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數位支付出現問題時。無論是遇到停電、手機沒電、供應商的卡片餘額不足,或是單純需要搭車回家,現金都能有效填補這些支付缺口。
雖然每個人需要攜帶的現金金額因人而異,但多數專家都一致認爲,至少應該準備50美元(約新臺幣1510元)的現金,以應付突發狀況。
聖地牙哥的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Christopher Rand表示,個人手頭上持有的現金金額應該取決於日常生活所需,建議預留足夠的現金來支付常見的開銷,例如汽油、食物、停車費或小費等等。但也不要攜帶過多現金,以免遺失時讓你難以入眠。普遍而言,50到100美元(約新臺幣1500至3000元)是較爲合適的範圍。
紐約的認證理財規劃顧問Melissa Caro則建議攜帶60到80美元(約新臺幣1800元至2400元),具體金額取決於當天的行程安排。她提到,如果她預期需要支付小費、停車費或進行一些小額交易,就會在錢包裡多放一些現金。
其他理財規劃顧問也強調,當技術設備完全失效時,現金更是顯得格外重要。來紐澤西州的認證理財規劃顧問Leslie Beck建議,至少在錢包裡保留50美元,以應對停電和緊急情況。她舉例說明,當颶風珊迪(Hurricane Sandy)侵襲紐約市地區時,自動櫃員機都壞了,許多地區的網路也中斷,「現今成爲王道」。
明尼蘇達州的認證理財規劃顧問Brett Anderson分享,他過去身上攜帶的現金通常不到5美元(約新臺幣150元),直到有一次他的信用卡因爲涉嫌欺詐而被拒絕,他才發現沒有現金非常不方便,也讓他感到尷尬。現在他會準備幾百美元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許多金融專家都認爲,即使平時很少使用現金,但準備大約50美元,作爲支付小費、小額購買,或是應付技術故障的備用金,仍然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Melissa Caro直言,攜帶現金並不是爲了「取代數位工具,而是碰上技術故障或令人感到不安的情況時,能夠有足夠的現金可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