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阮少平”們猶如按下葫蘆又起瓢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阮少平”遭遇打假,其身份被證明系僞造。無獨有偶,昨日據多家媒體報道,另一位號稱“蘇轍第41代後人”的“俄羅斯院士”蘇文被公開舉報造假,其3年前與河南郟縣簽訂的33億元蘇東坡文化投資項目目前仍屬於“空轉”狀態。連續兩起關於專家頭銜的打假事件,再度引發公衆對於這一羣體的關注。
從舉報內容和媒體曝光的情況來看,這些所謂專家的頭銜可謂相當驚人,甚至到了“侮辱智商”的程度。以被實錘造假的阮少平爲例,他除了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頭銜外,還擁有“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原副校長”“名將後裔”“火神山醫院政委”等多頂“帽子”。他在自媒體上的宣傳材料更是讓人“驚爲天人”:14歲當兵,帶團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非典暴發時曾任小湯山醫院政委,新冠疫情期間親自指揮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並擔任火神山醫院政委;曾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五次,二等功十次,三等功十次……
如果說,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頭銜和宣傳內容拿來忽悠一下普通羣衆還說得過去,許多專業機構的“蓋章”和“背書”則讓人大跌眼鏡。阮少平曾多次亮相廣東、甘肅等地的中小學,並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大談特談,還曾出席博羅縣中醫院相關活動,當地衛生部門領導均有出席。另一位號稱“蘇轍後人”的“俄羅斯院士”蘇文,則在3年前以“中國東坡書院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東坡先生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總負責人”的身份,與郟縣簽訂了東坡書院綜合體建設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這個號稱投資額高達33億元的項目最終宣告“流產”。
假專家的謊言爲何長期未被識破?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頭銜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在相關機構或者公開平臺上“查無此人”。但這些合作單位的審覈形同虛設,變相地縱容了這些造假者大行其是。另一方面,部分機構和單位熱衷於邀請所謂“名人”撐場,靠着圈內人士的相互介紹,僅憑一張名片就輕信了對方的身份,甚至還將之作爲工作業績大肆宣傳,給了前者走上前臺表演的空間。當他們出席一個接一個的公開場合,又成爲了他們身份證明新的依據,讓這個行騙鏈條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更值得警惕的是,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到“俄羅斯院士”,這些“假專家”背後往往都是“真撈錢”。如果僅僅只是做演講和報告,那他們也就是撈點講課費,其惡果還算比較有限。但這些假專家們一旦介入到商業領域或者地方項目,則有可能憑藉其“身份光環”加持,對消費者實施誘導甚至詐騙,或對地方招商引資帶來負面作用,對於公共利益的損害則極爲巨大。
要杜絕假專家氾濫,需要的不光是曝光一個“阮少平”,而是要把滋生他們的土壤徹底給清除掉。不能按下去一個“葫蘆”,還能浮起來其他的“瓢”。無論是倡導專家信息公開化、透明化,還是加強相關機構邀請專家學者的審覈義務,落實追查責任,都是圍堵造假者所必須採取的措施。除此之外,社會機構和社會大衆都應該轉換一下理念,對於專家學者更應關注他們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他們擁有多少頂“帽子”——袁隆平改良雜交水稻,吳明珠培育甜瓜品種,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和終其一生所研究的農產品牢牢綁定在了一起,這不比任何所謂院士或專家的頭銜更讓人肅然起敬?
特約評論員 周斌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