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助力農業中關村“空中苗圃”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近日,北京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所屬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北京市食品檢驗研究院等單位,與平谷區馬昌營鎮政府簽訂“關於農業中關村建設標準認證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聚焦“空中苗圃”科技小院建設,通過發揮標準化、檢驗檢測和認證的技術支撐作用,來破解“實驗室成果多,市場應用少”難題,讓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應用於市場“落地生金”。
2023年10月,平谷區馬昌營鎮聯合北京農學院在王官屯村創建“科技小院”,試點在“空中苗圃”微型植物工廠內種植無需土壤栽培、無需陽光照射的高科技有機蔬菜水果。在植物工廠內,高科技蔬果長勢喜人,番茄、草莓、紅薯等農產品層疊擺放在種植箱內,一株株鬱鬱蔥蔥的果蔬植物紮根於清潔的營養液中,在可調光LED燈的照射下茁壯生長。
“空中苗圃”微型植物工廠。受訪者供圖
但由於缺乏相關的檢測檢驗和認證標準,植物工廠內的產品想走進超市、餐館,擺上餐桌卻遇到了障礙。“空中苗圃”的工作人員頗有些發愁,“雖然產出的蔬菜水果成活率高、成苗時間短,吃起來口感也非常好,卻拿不出‘證據’。在進行產品推介的時候,總不能摘下一把菜讓人家現場嚐嚐吧?”
爲了推動“科技小院”科研成果實現快速轉化,助力新產品順利走向市場,北京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所屬的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聯合北京市食品檢驗研究院、中標合信(北京)認證有限公司,近日與平谷區馬昌營鎮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北京市標準化研究院將爲“空中苗圃”科技小院建設提供標準化、檢驗檢測和認證等一系列技術支撐。讓科技小院的產品能夠擁有全市統一的檢測、認證等標準。
標準化和認證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繁榮的基石和催化劑。它們通過提供共同的技術語言、降低交易成本、保障質量安全、促進市場準入、構建產業生態、引導可持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經濟系統的運行效率、可靠性和信任度。在技術迭代加速、全球化深入、產業融合加深的今天,健全有效的標準化體系和權威可信的認證制度,對於促進農業中關村建設發展,佈局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集成應用基礎條件平臺和創新資源,服務國家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意義。
下一步,北京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將以馬昌營鎮爲依託,與當地政府、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農業中關村管委會以及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開展密切合作,在規劃和建設現代食品營養谷,發展合成生物、精準營養、藥食同源等新型功能性食品等重大項目中,積極構建標準體系,不斷增強檢測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認證評價服務能力,助力高技術農業產業發展。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