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AI賦能儀器儀表向“智能體”進化 華盛昌攜手德州儀器發佈智能電弧檢測產品
(原標題:邊緣AI賦能儀器儀表向“智能體”進化 華盛昌攜手德州儀器發佈智能電弧檢測產品)
在2025年4月15日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上,華盛昌(002980.SZ)與全球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TI)聯合發佈了AFD-80拉弧信號檢測器,適用於光伏發電系統中智能電弧故障檢測。此次合作結合了華盛昌的行業經驗與TI的前沿芯片技術,不經展示了雙方在技術創新上的深厚實力,也爲能源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樹立了新標杆,特別是其融入的邊緣AI計算概念,更是將儀器儀表智能化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邊緣AI驅動:從“工具”到“智能體”的跨越
據瞭解,電弧故障是光伏系統中的重大安全隱患,可能引發火災並影響發電效率。隨着光伏技術向高電壓、大容量發展,電弧故障檢測成爲保障系統安全的關鍵。傳統檢測方法依賴人工調參,面對噪聲和複雜場景時容易誤判或失效,難以適應光伏系統的快速變化。
華盛昌與TI合作推出的AFD-80拉弧信號檢測器通過集成邊緣AI NPU創新解決了這些問題。AFD-80通過將AI模型部署在邊緣端,徹底顛覆了傳統儀器的侷限性,賦予其自主學習和實時決策能力,實現了儀器儀表向“智能體”的進化。
資料顯示,TI的 C2000™ 系列實時微控制器 (MCU) 在電機控制、電力電子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中不斷拓展,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作爲 AFD-80拉弧信號檢測器中的關鍵解決方案,C2000™ MCU TMS320F28P55x 集成了邊緣人工智能 (AI) 神經處理單元 (NPU),提供了24個高精度 PWM 通道以及最多39個 ADC 通道,幫助降低系統成本並縮小系統尺寸,實現更快、更智能、更安全的實時控制。
邊緣AI計算的應用,使得AFD-80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檢測環境時,表現出了非凡的適應性和準確性。它無需人工調參,能夠自動區分噪聲和真實電弧信號,抗干擾能力顯著增強。即便在200米長線纜、500J高能量電弧等極端條件下,AFD-80也能通過250kHz的高採樣率,實現毫秒級的精確檢測。
此外,AFD-80基於神經網絡模型,可以不斷訓練、迭代、學習新的特徵信號,場景適應性強。通過訓練學習和適應不同的環境,幫助系統實現高於99% 的故障檢測準確率,在邊緣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這種技術上的創新,不僅解決了傳統檢測方法在噪聲和複雜場景下容易誤判或失效的問題,更爲光伏系統的智能化監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面向未來,華盛昌與TI將繼續借助彼此在各自領域的優勢,通過技術創新、場景深化、生態擴展等方式,爲市場推出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技術方案。
華盛昌持續深化AI戰略佈局
在本輪AI浪潮中,作爲國內測量儀器領域的領軍企業,華盛昌敏銳洞察到AI技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積極投身於AI賦能公司業務的探索與實踐中,推動傳統儀器向智能體轉型。
近期,公司率先推出了搭載DeepSeek大模型的AI-7760電能質量分析儀,該產品基於DeepSeek創新性集成多個AI智能體,通過“垂直領域大模型+RAG技術”整合行業知識圖譜,實現設備狀態實時監測、深度理解用戶指令、智能診斷報告生成、智能決策及自動高效執行等多項功能。該產品已獲國家電網、電力設備、新能源等領域客戶青睞,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爲進一步強化AI技術應用,華盛昌成立全資子公司深圳深度感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度感測”),專注於工業智能化解決方案。深度感測依託人工智能、高精度傳感器、測試測量及物聯網技術融合,針對智能製造、能源環保、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核心場景需求,提供定製化“Al+傳感器”集成設備及全鏈路工業測量解決方案,助力公司從單一硬件供應商升級爲智能監測方案提供商,覆蓋智能製造、能源環保等領域。
此次與TI的合作,也爲華盛昌在儀器儀表智能體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藉助TI在半導體技術和AI方面的優勢,華盛昌能夠在產品智能化升級上獲得更有力的技術支持,加速其AI戰略佈局的落地實施,在智能儀器儀表領域開拓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