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價還是昂貴價,怎麼算?28年達人三指標挑好股:高本益比股票也能找到好買點

圖/pixabay

作者:渡部清二

便宜價還是昂貴价,怎麼算?

在日本《四季報》線圖的右側,也有非常重要的資訊,那就是股價估值,指透過比較股價與企業的獲利或資產,來評估該企業的價值,判斷目前的股價是被低估(便宜)還是被高估(昂貴)。

在此我會提到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指標,那就是本益比(PER)和股價淨值比(PBR)。這兩項是評估股價是否合理的最基本指標,務必要確實掌握。兩者的算式如下:

本益比(倍)=股價÷每股盈餘(EPS)

股價淨值比(倍)=股價÷每股淨值(BPS)

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這兩個指標,往往容易引發常見的誤解。那就是誤以爲「應該買本益比低的股票」。爲什麼?

許多人沒察覺,本益比具有兩個面向。那就是「當成比較指標的本益比」和「當成期望值的本益比」。多數投資書籍都是介紹「當成比較指標的本益比」。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是股價相對於平均值「低估就買進」、「高估就賣出」。當然,當成參考指標來看並沒有錯。不過,反過來說,本益比高不僅代表股價偏貴,也等於市場的期望值高。

現在請回想前面的算式。

本益比(倍)=股價÷每股盈餘(EPS)

這道算式的主詞是本益比。只要主詞一直都是本益比,就只能看到股價是低估還是高估,無法回答「爲什麼股價會上漲」。此時,討論的雖然是股價,主詞卻是本益比。所以要展開算式,將主詞改爲股價。

股價=本益比(倍)×每股盈餘(EPS)

股價淨值比也一樣,要改成:

股價=股價淨值比(倍)×每股淨值(BPS)

將算式的主詞改爲股價後,思維就會有所變化。

由於本益比代表期望值,所以希望股價上漲,只要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中的一種即可:「本益比(期望值)上升」或「每股盈餘上升」(當然,理想的情況是兩者都上升)。該怎麼讓本益比上升?關鍵在於前面提到的「期望值」觀念。

找出催化劑

這時,重要的是找出催化劑。這裡所指的催化劑,是引發股價變動的起因或關鍵事件。簡單來記,就是「股價上升的起因」或「推動股價上升的原動力」。沒有必要想得很難,請把這當成聯想遊戲。

因爲股價=本益比×每股盈餘,或股價淨值比×每股淨值,所以企業的獲利或資產價值上升也是催化劑;同樣的,像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這些期望值的上升,也能成爲催化劑,只要找出這些,就等於找到股價上漲的關鍵。

正如第二章提到,熱潮出現,就可推測企業的獲利可能會因此提升。或像第三章提到的「調整體質」這個關鍵詞,若出現在《四季報》或新聞中,也可推測公司可能因此改善獲利體質。

假如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也可合理推論:資產的價格也會上升。當日本的大阪萬國博覽會來臨時,也可推測:與此活動相關的股票,其市場期待值(PER)會上漲。

本益成長比和股價營收比

「雖然市場期待值很高,但本益比偏低」,這種情況就是值得買進的機會。爲了加以判斷,我便會參考一個指標: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簡稱PEG)。這是將本益比除以成長率後的結果。

假設某家公司的本益比爲20倍,成長率爲10%(有很多種計算成長率的方式,在複眼經濟塾中,是採用本期與下期的營業利益成長率平均值。按:臺灣多參考稅後淨利成長率)。

這時的本益成長比爲20÷10=2,也就是2倍。

本益成長比指「企業每成長1%,所對應的本益比」,因此當所有數據都以「每1%成長」作爲統一標準,只要某家公司的本益成長比低於市場平均值,就可說被低估。日本的市場平均值,可從《四季報》開頭的上市企業業績彙總表中計算得出(按:關於大盤和各類股本益比,臺灣讀者可參考下方投資小知識;關於整體市場的稅後淨利成長率,可參考線上經濟數據平臺的免費資料)。

除此之外,股價營收比(Price-to-Sales Ratio,簡稱PSR)也是重要的指標。它的算法很簡單,就是市值÷全年營收(按:臺灣上市公司的市值與年營收﹝從損益表查看﹞,可透過「臺灣股市資訊網」查詢)。

目前日本全產業的總營收約爲900兆日圓,上市企業市值總和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因此整體市場的平均股價營收比大約爲1倍。

假如股價營收比低於1倍,就代表非常被低估;如果在1到4倍之間,也算是便宜的水準。根據過去的經驗得知,那些能漲到10倍的股票,其股價營收比大約爲4倍。

想評估本益比、本益成長比及股價營收比這三個指標,可參考以下的數值:

本益比

‧低於整體市場平均值:○(佳)。

‧高於整體市場平均值:×(不佳)。

本益成長比

‧低於整體市場平均值:◎(非常好)。

‧高於整體市場平均值:×(不佳)。

股價營收比

‧1倍以下::◎(非常好)。

‧超過1倍,4倍以下:○(佳)。

‧超過4倍,10倍以下:△(有點貴)。

‧超過10倍:×(不佳)。

透過這樣的估值標準來看,就不會只因爲本益比看起來偏高而猶豫不決。有時從本益成長比或股價營收比來看,這家公司或許仍值得投資。

投資小知識

如何查詢大盤和各類股本益比

以「臺灣證券交易所」爲例,從首頁上方的「交易資訊」中,找到「統計報表」,再點選下方的「上市公司月報」。

點擊進入頁面後,選擇查詢區間。接着點選「大盤、各產業類股及上市股票本益比、殖利率及股價淨值比」,便可看到大盤、各產業類股的本益比。

資料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

本文節錄自任性出版的《差不多開始投資了:明明想開始,遲遲沒行動?28年資歷的股市達人,打破你「不懂」、「怕虧」、「沒時間」心魔,掌握便宜價,從食衣住行找飆股。》

作者:渡部清二

複眼經濟塾代表董事兼塾長。

1967年出生。1990年於筑波大學第三學羣基礎工學類變換工學畢業後,進入野村證券工作。歷任個人投資顧問10年、機構投資人日本股票銷售員12年。

從任職野村證券開始,就會將《四季報》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持續28年以上。截至2025年夏季號《四季報》爲止,總計讀完111本。

2013年離開野村證券。2014年成立四季調查股份公司,就任代表董事。2016年成立複眼經濟觀測所,2018年公司更名爲複眼經濟塾。2017年3月就任一般社團法人人文經濟學執行委員會代表理事。

經常參與電視、廣播及其他媒體的投資節目,並在「四季報ONLINE」網站連載專欄「四季報讀通邁進中」。漫畫《投資者Z》的作者三田紀房,曾在其官網上介紹他爲「世界上最愛《四季報》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