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天情緒拉警報 小心「秋季憂鬱」!
「秋季憂鬱」是指在特定季節出現的憂鬱症狀。(圖取自Photo AC)
即將變天!中央氣象署指出,週末全臺轉雨、氣溫下降,代表夏天正式結束,進入秋季。隨著白晝變短、天氣轉涼,對某些人來說,這個季節容易引發心理不適與壓力,「秋季憂鬱」的症狀可能逐漸浮現。
隨着入秋轉涼及日照時間減少,人體內的血清素、褪黑激素、荷爾蒙分泌可能受到影響,導致情緒低落、疲乏感增加,甚至在這段期間會出現憂鬱及焦慮症狀,這種現象被稱爲「秋季憂鬱」。若症狀持續惡化則可能屬於「季節性情緒失調」,需要多加註意自身變化。
「季節性情緒失調」是一種由季節變化引發的憂鬱症,患者在每年特定季節,會出現憂鬱、疲倦、食慾減少和睡眠習慣改變等症狀,並在季節轉換後逐漸減緩,而發生原因與生理時鐘紊亂導致的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有關。以下4種是能在秋冬時察覺心理健康的方法:
日照減少會使血清素水平下降,建議每天在戶外走20分鐘,即使是陰天也有幫助;白天在室內時將窗簾打開,讓自然光照射進來。
運動能促進正面情緒與舒緩焦慮,無論是健走、瑜珈或室內運動,都能成爲對抗秋季憂鬱的有效方法。
社交聯繫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主動與親友聯絡、參加社區活動或安排聚會,都是維持心情愉悅的好方法。
若自我調整無法改善,憂鬱、焦慮、疲憊等負面情緒明顯干擾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諮詢心理醫師,不要害怕向他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