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展格局 國民黨世代交替啓動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辯論,鄭麗文以組黨外在野大聯盟凸顯可團結不同意見的人爲基調,張亞中強調理念價值及兩岸和平進程,羅智強着墨政績與爲黨的貢獻外,更想說服黨員立委兼主席能強化戰力;三人都強化優勢期待建構區隔,但面臨縣市長及總統大選的實際政治環境,倘以此聚焦,羅鄭仍技高一籌,明顯勝出張,至於郝龍斌沒來參加,已失先機。

先談主軸戰略,羅智強試圖放大立委優勢,以反罷勝出爲軸,輻射到協助同志、爲黨募款,並以黃國昌、江啓臣立委兼黨主席之例來佐證,強調當選後黨中央與立院黨團的深化串連,甚至用強勢提告勝出的案例企圖作爲日後綠軍「抗中抹紅」的有效反制,更提到不分區立委由總統候選人決定,具體事證確實較易說服黨員。

鄭麗文以自己居民調支持度首位來凸顯有拓票年輕人的能力外,也提到關心基層,反罷戰役中爲同志站臺,組建黨外大聯盟來團結在野,並對選舉的藍白合機制建構,提出較具體的運作方案,更提到主席若與總統候選人意見不同時「當然以總統候選人意見爲主,這纔是造王者」,也有其策略脈絡。

至於張亞中,多着墨重建黨的理念並強化兩岸和平建構的方法論,包括從恢復國統綱領到進行國共政治對話,且在總統大選前爲臺灣談出兩岸和平方案,並批評羅鄭兩岸論述空洞,且張也多次點名打羅,欲拋開鄭、形塑與羅對決的態勢,來延續日前和趙少康駁火所累積的能量。但張較少對如何和黨團互動、爭取年輕票、藍白合、反制綠營抗中抹紅等實務問題深刻着墨,遑論說服力。特別是他點出若和總統候選人意見不一時,仍稱會清楚表達核心立場、不容退讓,但相對於鄭的「造王者」迴應,張「不容退讓」的論述恐引發總統候選人與黨中央的爭執或衝突,反而爲勝選埋下變數。

此外,理想與現實應如何平衡,或許纔是要帶領藍軍重返執政主席的必修學分,這點羅鄭確實狠甩張,畢竟不熟稔黨團運作與生態,便無法統御黨團與黨鞭,擔任過立委的羅鄭對此都得審慎爲之,何況張根本沒當過立委;張雖有兩岸和平進程,但無法有效反制綠營抗中抹紅操作,甚至恐有令不出黨中央的窘境,更難的是藍白合,上屆輩分極高的前總統馬英九都出手,最後仍功敗垂成,更凸顯結盟實務絕非紙上談兵。

基於此,羅鄭無疑在辯論中佔了上風,世代交替的齒輪已經啓動,畢竟政治的現實絕非靠理念或想當然耳便能解決,羅鄭論述固然也有盲點,但以能夠落地實踐的邏輯做出發,好歹仍有機會在綠營執政優勢下匍匐前進、穩中求勝。(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