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破口? 立委爆有人1年申請逾3千次食品免查驗 批食藥署兩手一攤

立委林淑芬今質詢食藥署開放小包裹食品輸入免查驗,卻成爲防疫破口。記者葉冠妤/攝影

臺中爆發非洲豬瘟,來自境外電商的小包裹遭疑爲潛在破口。立委林淑芬今質詢指出,自食藥署開放自用小包裹可申請免查驗,有民衆去年申請多達3002次,一年有295天提出申報,地方政府稽查力道也不足,兩年稽查2萬餘次,僅查獲71案實體通路、1案網路平臺違規。她批評食藥署開了門卻兩手一攤。

立院衛環委員會今進行「如何精進海外小型包裹夾帶肉品之查緝與防堵,持續強化阻絕疫情於國門,同時優化國內後續對於非洲豬瘟防疫」專題報告。

林淑芬說,審計部今年7月發佈的總決算審覈報告早就指出,衛福部食藥署邊境報驗的批次76萬餘,相較109年的69萬餘批成長將近1成,但有非常多非核準輸入的麻辣花生、螺螄粉等中國貨坊間流傳。

她表示,審計部報告指112、113兩年之間,地方政府稽查業者2萬餘次,卻只有查獲71案違規,地點多在夜市、商行實體通路,網路電商平臺則只有1案違規,對此,審計部認爲對食品衛生安全有很大疑慮。

林淑芬表示,食藥署108年開放個人自用,且價值在1000美元以下、重量6公斤以內可申請食品輸入免查驗,113年總共有70幾萬人免查驗,第一名的那個人1年就申請3002次,一年有294天提出申請,化整爲零地輸入違,「違規的拿去哪裡使用了?還自用咧?」

她批評,食藥署109年就發現有問題卻不願改,這裡就是邊境阻絕的破口,跟着貨櫃進來,再違規拿去網路平臺販售,這些都免查驗,「還在說查驗?」

林淑芬說,地方政府稽查強度微不足道,自用都是騙人的,不然怎麼看得到夜市滿街都是中國食品,網路平臺販售也有很多簡體字物品,「食藥署開了門,卻兩手一攤無作爲。」說要查緝,但不要讓查緝、食安防線成了笑話,可見食安署的食安管理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嚴重的制度缺口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而不是以單一事件處理。她還說,當初食藥署承諾修法,但半年後草案還躺在衛福部。

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將針對申請高頻次民衆加強勾稽,而委員所提的名民衆今年9月已被登門稽查二次,開罰3萬元。衛福部長石崇良說,將於1個月內提出檢討,年底前該修法的草案也會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