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市值突破歷史新高,巴菲特會否因“早退”而後悔?
2月24日,比亞迪股份(01211.HK)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最高價報402.6港元/股。
2022年6月,比亞迪A股首次市值破萬億,彼時,All in新能源戰略剛剛宣佈,獲得市場高度認可,股價水漲船高。此次重回萬億市值,則源於公司補上了“智駕短板”,用“天神之眼”智駕系統點燃股價飆漲的導火索。
開啓“天神之眼”
比亞迪市值爲何暴漲?直接原因就在於,近期其在智能化方面的動作。
2月10日晚間,比亞迪發佈“天神之眼”高階智駕技術,這套系統分爲A、B、C三大版本,覆蓋了從高端到親民的全價格帶車型。其中,天神之眼C將覆蓋7-20萬價格區間,實現智駕普及。
“天神之眼”一經發布,就引發了行業內的巨大震動。曾經,智能駕駛系統往往只安裝在中高端車型上,但隨着比亞迪“天神之眼”的發佈,這一現象被徹底打破了。這是一個里程碑事件,也有助於比亞迪旗下車型提升競爭力從而提升銷量、利潤等。
有分析師認爲,比亞迪的長期投資價值核心在於技術護城河+全球化能力。未來5-10年,若其能維持20%以上的銷量增速、提升高端車型佔比並突破海外市場,市值有望增長至2035年的4-5萬億元,年化回報率約15%-18%。
在比亞迪“封神”的道路上,最知名的投資人非巴菲特莫屬。其於2008年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入2.25億股比亞迪股份,持股比例約爲10%,直至2022年開始陸續減持。
2024年7月,港交所第16次披露伯克希爾對比亞迪股份的減持動作。此次減持過後,伯克希爾持有的比亞迪股份比例已降至4.94%。這意味着,伯克希爾後續再減持比亞迪將無需進行披露。
若不考慮分紅等因素,按16次減持均價的平均值228.57港元/股計算,巴菲特累計減持比亞迪股份套現約390億港元,賺得盆滿鉢滿。
那麼,巴菲特會後悔早退了嗎?
答案是不會。巴菲特在採訪中表示,"伯克希爾並不急於減持比亞迪,我們會找到這些資金更好的配置用途"。對於已經賺的盆滿鉢滿的巴菲特來說逐步減倉比亞迪,是完美的退出。
估值邏輯改變
中國汽車股的拐點正在到來。
一個行業往往有自己的估值體系,這個估值體系通常可以覆蓋這個行業中的所有公司,也會有一些普遍的規律。
有觀點認爲,汽車行業估值體系的衝突在於傳統汽車行業屬於可選消費,市場按照可選消費的估值體系已經運轉了四五十年,如今,傳統汽車行業正在經歷從製造到科技型企業轉型的驚險一躍。這場對決的本質,是工業時代與數字時代的估值邏輯碰撞。
如果新能源汽車行業將來主要的利潤來自於自動駕駛系統等銷售服務收入,估值的想象力空間還會變得更大。比如,特斯拉高估值的背後,就包含了對自動駕駛系統FSD遠期收費的定價。這也是比亞迪必須延展智能駕駛,打開市值天花板的重要投資邏輯。
從基本面來看,比亞迪2024年第三季度的營收首次超過特斯拉,鞏固了其作爲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的地位。2024年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爲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其中比亞迪乘用車累計銷量爲425.04萬輛,去年累計爲301.29萬輛,同比增長41.07%。出口方面,比亞迪海外全年累計銷量40.77萬輛,同比增長71%。
海通國際認爲,比亞迪有望在12至18個月內完成全系智駕版切換,龐大數據量爲端到端模型訓練提供充沛燃料,形成“數據-算法-體驗”的閉環優勢。
國元證券研報指出,當前市場三重科技進步:自動駕駛與AI、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共聚汽車產業,推動汽車成爲當前科技領域重鎮,帶動汽車行業指數估值中樞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