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包內最關鍵物品不是食物和水?日主播分享震災經驗:應分兩類

避難包內的物品也有優先順序之分。圖/ingimage

根據「President Online」報導,面對地震等大型災難,不少人備妥了緊急避難包,不過其實該放入哪些東西、又該如何分類,並非人人清楚。曾經在東日本大震災中歷經避難生活的日本資深主播奧村奈津美提醒,與其優先準備水和食物,更重要的是「自己無法缺少的物品」。

她建議將緊急避難包分爲兩類:第一類是災難發生當下帶着就能逃生的輕便揹包,建議放在玄關等隨手可取的位置;第二類則可存放家中,供必須在臨時避難所生活時,返家拿取用品時使用。最優先準備的應該是自己日常依賴、沒有就無法正常生活的物品,例如眼鏡、助聽器、常用藥、醫療器材等,這些無法靠救援取得,也不適合等待。若無法事先準備多一份備品,也應列張清單貼在包包上,以免緊急時漏帶。

再來是逃難時會用到的裝備,如頭燈或掛頸式燈具、雨衣、換洗衣物、厚襪子與工作手套。她提醒,普通棉質手套容易弄溼或被尖銳物刺穿,建議選擇皮革或戶外專用防水手套。另外,防疫與衛生用品也不可少,包括口罩、消毒溼紙巾、體溫計及個人清潔用品等。若有嬰幼兒,也應準備尿布與溫熱副食品用的暖暖包。許多媽媽外出的育兒包,其實也能視爲避難用具之一。

之後纔是水和食物,奧村認爲帶一天份即可,因爲後續大多外界支援物資即可到達。她建議選擇即開即食的物品,例如營養棒、罐頭、瓶裝水,還可準備孩子喜歡的零食或糖果,有助於穩定情緒。另有經歷震災避難所生活的網友建議,乾洗發等不需用水即可清潔頭皮的用品也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