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溝通誤會 馬偕醫院「AI虛擬人訓練」強化護理師互動技巧

爲解決臨牀護理師可能面臨的溝通情境困難與障礙,馬偕醫院引進AI虛擬人訓練計劃,藉由預先演練、熟能生巧的訓練方式,增加護理師更多實務經驗。(馬偕醫院提供)

根據統計,醫院病人滿意度最低的就是「態度不良」,探究其根源多是因爲溝通誤會所發生。爲解決臨牀護理師可能面臨的溝通情境困難與障礙,馬偕醫院引進AI虛擬人訓練計劃,藉由預先演練、熟能生巧的訓練方式,增加護理師更多實務經驗。

臨牀溝通常常「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僅容易造成雙方誤解,也可能生醫療爭議問題。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主任蔡榮美表示,護理工作不論是專業技能或應對技巧,都非常重視傳承,傳統是「學姐帶着學妹」,但訓練結果無法具體有效評估成效,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非常難以制式化去解析應對結果。

拜科技之賜,AI虛擬人訓練可以透過情境式動學習,生成「溝通技巧、傾聽與理解、同理心表達、情緒管理、專業態度、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七大面向,以分數及分析產生報告,而這張「成績單」除了可以幫助學習者瞭解與AI虛擬人互動過程時的問題點,亦能提升個人自我成長與成爲團隊間彼此學習改進的參考。

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督導李玉霞表示,教案主題及情境設計爲臨牀常見之溝通困境,目前AI虛擬人訓練計劃包括安撫病人情緒、器捐家屬會談、化解病人拒絕合作困境、疾病治療說明等,共16個情境主題,不論是用說的迴應,還是文字回覆,AI虛擬人都可以產生下一次對話練習,協助護理人員在無風險環境中反覆練習,強化抗壓應對與團隊協作溝通力。

參與AI 虛擬人訓練計劃的王姓護理師說,到職10年來,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屬,第一次嘗試這項訓練計劃,評估結果專業態度達到80%,但傾聽與理解、同理心只拿到40%,足見自己還有更大的改進空間。

馬偕紀念醫院醫學教育部主任李朝雄表示,虛擬人有時候真的會出「難題」,回答時可能要更懂得情緒的控制與技巧的拿捏,一切都只是希望能夠讓演練更多元化,不僅護理師適用,一般臨牀工作者均可以透過這項訓練計劃多一點經驗值。

李朝雄表示,有些護理師在實際面對病人面時會較爲靦腆,或因爲處於不熟悉的情境而未能即時迴應,可以藉由AI虛擬人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演練,未來期許能做更多職類與專業領域的推廣,達到醫病溝通無障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