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工食品毒!1類食物恐害人失智 智商也變低
研究發現,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人,可能會加快認知能力衰退的速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愛吃餅乾、泡麪,小心變笨、加速失智。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研究發現,每天有20%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能力衰退速度就比低攝取者快28%,而常吃超加工食品的兒童,平均智商也會比同儕低,這可能與這類食品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腸腦軸失衡,以及包裝帶來的微塑膠傷腦有關。。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加工食品源自於二戰時,爲增加食物的保存期限和營養價值,並非都不好,一直到近年,爲了提升口感,纔開始以果糖、棕櫚油、化學添加劑等,製作出低蛋白、高糖、高油的超加工食品。
根據巴西聖保羅大學於2009年提出的「NOVA」分類系統,將食品依加工性質、程度和目的分成4級。第1級:未加工/天然食材。第2級:低度加工(去殼、冷凍、乾燥等),例如白飯、燕麥片。第3級:較多加工,但仍有營養,例如罐裝豆泥、冷凍魚柳條。第四級:超加工食品:食品配方、添加物、風味劑與精製澱粉的組合,例如餅乾、泡麪等。
蕭捷健指出,《JAMA Neurology》一項追蹤1萬775名成人,時間長達8年的研究發現,只要每天有超過20%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認知能力衰退速度就比低攝取組快28%。英國一項追蹤1萬4000名兒童的研究發現,從3歲開始以超加工食品爲主的孩子,8歲時平均智商比同儕降低。而失智症患者,多是漸進出現多方面認知能力衰退。
蕭捷健指出,科學家已捕捉到超加工食品3條傷腦路徑,包括如下。
含有精製糖、飽和脂肪與人工添加物,刺激腸道通透性,誘發內毒素進入血流,引爆全身發炎反應。
腸道菌相多樣性下降,短鏈脂肪酸減少,微膠細胞活化,影響突觸可塑性與多巴胺路徑。
超加工食品的包材帶來的微塑膠,可穿越血腦障壁,引發腦內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