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記過改罰站 良師反遭檢舉 調查5個月
數十名各地校事會議受害教師在28日教師節當天集結教育部前抗議,呼籲政府及社會不應該容許惡意濫訴,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制度。(黃世麒攝)
校園匿名檢舉讓老師疲於奔命,甚至導致校園變成東廠,數十名校事事件受害教師昨天前往教育部外表達不滿與無奈。一名受害教師表示,尊重學校依法行政,但不認同匿名濫訴,現在只要學生或家長感到不舒服,學校就要啓動校事會議調查,調查委員僅受幾天培訓,且以有罪推論,專業度難以令人信服。
近年頻傳教師荒,教育團體多次提出呼籲,除了教師待遇低外,現在沒人願意當老師最大問題就是校園濫訴。昨天是教師節,由各地校事會議受害教師組成的自救會,前往教育部前抗議表達不滿心聲。
一名受害教師指出,校事會議有三大亂象,由於匿名檢舉,教師無法確認是否存在利益衝突,立案標準校長擁有絕對裁量權;其次,調查委員由校長遴選證人無須具結,證詞可以自說自話。教師即使提供證據,仍可能被忽視。另外,只要被送進校事會議,老師幾乎先背上污名,必須「自證清白」,嚴重違背法治社會「無罪推定」的基本原則。
有受害老師無奈表示,因爲學生在課堂上滑手機,不小心誤觸清涼影片,他僅隨口說「不可以看A片」,居然成爲被檢舉理由,令人心寒。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則分享一案例,一名曾獲得SUPER教師獎的優秀教師,因發現學生利用下課時間偷抽菸,該教師爲避免學生被記過留下污點,改要求每天在2個下課時段,前往導師辦公室罰站,沒想到因此被投訴,歷經5個月調查才落幕,該名老師身心俱疲,自請調離服務23年的學校,還奉勸自己的女兒不要當老師。
另名受害教師表示,尊重學校依法行政,但不認同匿名濫訴,只要家長或學生覺得不舒服,即使沒有受害者姓名,也能寫陳情信,學校不得不處理;令人質疑的事,校事會議的調查委員僅受幾天培訓,連被調查者講話的高低起伏都可能被認爲有罪,專業難以令人信服。
抗議團體提出四大訴求,包括不容惡意濫訴、終止教育黑箱、廢除校事會議、打倒校長東廠,希望不要因爲匿名投訴或空泛指控,輕易毀掉一名教師的專業與名譽。抗議團體強調,校園不是清算與整肅的刑堂,唯有廢除校事會議,才能真正重建友善環境;同時,校事會議已淪爲校長的私刑機制,必須追溯檢討過去冤案,重建被污衊教師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