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單親家庭更棘手...教養觀念淡薄近10年「偽單親」增
內政部今年4月調查,全國戶籍單親家庭有70萬4798戶,以新北12萬9389戶(18.4%)最多。本報系資料照
內政部今年4月調查,全國戶籍單親家庭有70萬4798戶,以新北12萬9389戶(18.4%)最多,不過教育局近10年發現「僞單親」趨勢增加,意即父母並非實際照顧者,若實際照顧者不穩定,比單親更棘手,尤其疫後依賴網路明顯增長,學生支持轉往線上,實體人際更疏離,第一線輔導陷入難以介入困境。
教育局特教科長曹孝元說,失親兒是指突然失去雙親,或一方親人時,需要危機處理、輔導諮商介入,但因爲離婚的單親家庭,兩者學生處遇就會不同,通常失親兒處遇較單親家庭更復雜。
教育局指出,如遇突然失親個案,比如父母車禍身亡,學校會通報輔導處、初步心理評估與危機處理,後續與學生一對一輔導,並瞭解孩子生活安排與照顧,在校則由導師、同儕陪伴,如需急難救助或心理資源,會轉介社會局或社工單位。
若是單親情況,比如單親媽媽需輪班,孩子缺乏照顧、或單親爸爸長期失業,有經濟困難,學校會依據情況,提供學習與課後支持、早午餐補助、團體輔導、協助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急難救助等等,同時也會鼓勵家長參與學校舉辦的家長教育或支持團體,建立聯繫管道。
不過曹孝元提到,從2016年起開始發現,父母雖然健在且保持婚姻關係,但並非實際照顧者,或是父母教養觀念淡薄,導致有「僞單親、僞失親」趨勢增加,學校與家長建立溝通管道更難,甚至比單親更棘手,連輔管法上也出現實際照護者的名詞,凸顯社會趨勢轉變。
曹孝元表示,學校面對「僞單親、失親」的孩子,通常會向實際照顧者建立連結,若遇上無心的實際照顧者,輔導資源就會介入。目前課後照顧上,學校有課後班或社區宗教團體有愛媽幫忙較無虞,但孩子進入國小高年級、國中階段時,學生不願進入社區支持系統、課後班時,情況較難掌握,且疫後網路影響更顯著,學生支持轉往線上,實體人際更疏離,學校輔導也陷入難以介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