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社宅 單親家庭正取率僅9%

臺北市政府推出社會住宅特殊身分評點機制,北市社會局13日統計,舊宗、和興水岸及廣慈博愛園區社宅去年有2001戶申請,其中單親家庭正取率僅9%,議員認爲錄取率有增加但不到1成還是太低。圖爲經貿社會住宅。(溫予菱攝)

臺北市政府協助弱勢族羣租屋,推社會住宅特殊身分評點機制,北市社會局13日公佈單親家庭正取率僅9%,不過,有議員認爲雖然錄取率有增加,但不到1成還是太低,建議市府設立一定比例名額保障弱勢,也有議員要求市府積極推動租屋媒合配套措施,讓抽不到社宅的民衆有更多選擇。

單親家庭於子女還小時,因需養育子女常處於經濟弱勢,且申請社宅的單親家庭有9成爲女性,女性單親者爲照顧小孩於職場上無法全力投入,使社宅單親家庭評點正取率僅7.3%,市府於是在2022年修正評點機制,調高家戶內育有「未滿7歲」及「7歲到18歲」評點分數,提高單親家庭入住社宅機會。

社會局舉例,以舊宗、和興水岸及廣慈博愛園區社宅住宅招租情形,去年申請戶數達2001戶,其中單親家庭有221戶,約佔總申請數11.04%,再經育有未成年子女加分後,單親家庭正取率提升至9.04%,較未調整前提升2.01%。

社會局表示,除透過調整特殊身分戶評點機制,提升單親家庭正取率外,去年還導入非營利組織承租社宅服務模式,提供弱勢民衆中繼居住場所,青年社宅及廣慈社宅今年也將拓展2處服務據點,釋出24戶中繼自立宅,協助特殊境遇家庭、受家庭暴力者居住。

國民黨議員秦慧珠認爲,雖然整體上升2%,但正取率9%還是太少,市府可於社宅設定一定比例名額,保障中低收入戶、單親家庭等弱勢族羣入住。

民進黨議員張文潔說,居住需求不會消失,社會局現僅有對低收、中低收入戶等弱勢租屋補助,建議社會局也將弱勢單親家庭納入其他補助範圍;同黨議員洪婉臻說,社宅興建速度過慢,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像是協助租屋媒合等相關配套都應該積極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