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了,這個千億巨頭危險了!

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168篇原創文章

很久沒有追蹤新能源汽車了,今天快速追蹤一下幾個新能源汽車廠商的近況。

01

理想遭遇"純電劫"

理想寄予厚望的純電車型i8幾乎可以宣告失敗了,關鍵這一次不僅僅是車型的失敗,隨着i8與乘龍卡車對撞的新聞在網上持續發酵,對理想的品牌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僅讓那些本來就討厭理想汽車的用戶加深了對它的偏見,也讓很多中立派的用戶倒向了黑粉的陣營。雖然李想很聽勸,很快就把i8改爲單一配置,統一配置標準,相當於降價了,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考慮到測試引發的軒然大波,雖然大概率不會像mega那麼慘,但也不能有過高期待。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i8跟L8處於統一價格區間,雖然一定程度上增程和純電的用戶有一定的區隔,但也不能忽略兩者相互分流的問題。

再考慮到問界對於理想汽車像素級的致敬,依託於華爲強大的賦能形成了全面的追趕甚至壓制,理想的局面屬實不容易。

從7月崩掉的銷量尤其是過去兩週的上險量來看,理想的銷量面臨"崩盤"風險。

雖然問界的競爭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理想的純電車型的問題,之前就說過了,只要純電車型不成功,二級市場就不可能給它更高的估值,畢竟純電的市場份額開始對增程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而這次i8的不及預期,除了開始的定價較高以及對撞測試引發的爭議之外,是不是也要考慮此前理想在純電研發投入上的不足?續航要求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於純電車型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尤其理想一直以來是家庭定位,對空間有更高要求,對核心零部件的集成化、小型化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說理想汽車還需要一個更優秀的專門的純電平臺,別總想着基於原來的平臺修修補補了。

當然了,leo對於理想汽車還是很看好的,只要李想團隊還在進化,理想汽車就還有機會,看看問界和零跑這些公司靠着模仿理想都可以做成這樣子,做原創的公司難道就會更糟嗎?而且別忘記了,理想汽車依然是爲數不多能賺錢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接下來還是看李想和他的團隊繼續在純電上補課吧,啥時候補齊了這一塊短板,二級市場才能給更高的估值,中短期熬着吧。

02

比亞迪等待進一步的涅槃

跟理想一樣,比亞迪最近的日子也不好過,甚至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還要更難,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跌去了快30%,這幾個月對於很多比亞迪股東而言簡直像是在坐牢,躲在比亞迪裡躲牛市,滋味不好受。

比亞迪的問題之前就專門說過了,除了國內競爭越發激烈之外,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比亞迪此前的技術導向開始遭遇階段性挑戰。很多人總是詬病小米汽車沒有核心技術,當然了,這個名單還包括理想,甚至理想是最被詬病的,稱它就是彩電沙發冰箱的組合,但無可否認的是,這兩個廠商是用戶導向做得最好的,用戶導向包括外觀、內飾、軟件以及用戶需求的響應等等。

比亞迪此前在這些方面確實差了一些,但因爲深耕行業最早,技術儲備最多,吃到了最多的時代紅利,一躍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只是隨着國內滲透率提升,競爭日益加劇,短板開始暴露出來。

但也不用太過擔心比亞迪,一方面,雖然國內上半場的時代紅利有消退的風險,但國外的紅利纔剛剛開始,比亞迪依然有望是國內廠商中最早也是吃到最多國外發展紅利的廠商。另一方面,針對當下國內市場遇到的問題,管理層也開始反思,甚至還專門成立了核心經銷商產品委員會,邀請核心經銷商負責人加入並定期對研發中的產品、技術和市場策略根據一線的感受提出建議、反饋。此外還推遲了一些車型的推出。

只要比亞迪在這幾方面逐步補齊,加上智駕方面的短板也開始逐步補齊,以比亞迪的技術積累,依然足夠能打,依然有望坐穩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的地位。

至於很多人擔心的高端戰略失敗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缺乏用戶思維問題,品牌向上一定是技術突破帶來的,比亞迪本來就具備技術上的優勢,其他在產品和品牌投入、營銷方面逐步補齊這塊短板是可以做到的。國內因爲沒有此前的品牌偏見,甚至還有機會更快完成高端化的突破。

03

蔚來汽車等到了救贖?

蔚來過去幾年的日子很艱難,尤其是去年由於推新滯後問題導致銷量壓力巨大,加上一直在鉅額虧損,更是引發了市場對它搞換電路線巨大的質疑,股價也在蔚小理中墊底。但之前新能源正前方就說了,換電依然是當下體驗最接近油車的方式,加上蔚來的品牌相對高端,它還是有牌可打的。

近期樂道L90似乎有成爲蔚來的mona03的意思,蔚來在子品牌上的佈局有迎來收穫的希望了。對於L90而言,只要有銷量,可以不賺錢,爲公司貢獻現金流,然後通過規模以及蔚來的其他車型煥新和新車型讓公司緩過來,就是最大的勝利。

至於盈利,還是先放低一下預期,在出海打開局面之前,對於國內市場的競爭烈度都不能太樂觀,這決定了對很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盈利預期都很難太樂觀。

不管怎麼說,對於蔚來而言,有改善就是最大的利好。

04

零跑汽車天花板不會太遙遠

老朋友都知道新能源正前方一直很看好零跑汽車,一直認爲這是一個實力被嚴重低估的團隊,此前對它市值的預估也很準確,但現在要說,不宜對零跑汽車過分樂觀,它的跟隨戰略和低價策略雖然讓它在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但也將給它後續的品牌向上帶來巨大的壓力。

連比亞迪品牌向上的難度都如此之大,更不要說零跑了,而且在比亞迪全面反思自身,後續可能補齊在用戶思維上的短板,勢必要守住20萬元以下市場份額的情況下,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零跑汽車也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也就是說,比亞迪現在面臨的困境零跑汽車一樣要面臨,而且它要走出困境比比亞迪要難十倍。

總體上,近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沒有太多好消息,很多投資者都很鬱悶,但新能源汽車對於汽車廠商的商業模式是顛覆性的改變,決定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的市值空間至少在十萬億級別,對了,單位是美元,所以,大家也無需對於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過分悲觀,核心還是持續跟蹤他們的競爭力變化情況吧。

如果大家也對所長看的企業、行業專家交流紀要感興趣,可以加入《價值寶庫》查看。《價值寶庫》是所長團隊精心打造的投研資料庫,每天會上傳100+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大家最爲關心的一手調研紀要,此外還有各種研報、突發/熱門事件分析、宏觀政策及市場解讀等內容。總之,只要是對咱們有用的,所長能找到的,都會上傳到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