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社會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共建“友好之城”,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一年來,聚焦羣衆和基層關切,圍繞社會工作領域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探索,不斷提升羣衆的幸福感,持續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

“友好之城”在新興領域率先突破

在石景山區天和街社區,快遞外賣小哥與小區物業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小哥掏出手機,完成信息登記後,就可以在30天內實現掃碼進門,無需重複登記。這項舉措,讓小哥的進門時間從幾分鐘縮短到幾秒鐘,大大節省了配送的時間成本。

“有了掃碼登記,進門不再難了!”說到這一變化,美團外賣騎手沈永路深有感觸。天和街社區是一個成立於2023年4月的新社區,管轄的幾個居民區都是新建的封閉式小區。以前,要想進小區配送,需要先跟業主聯繫,業主再聯繫物業,物業再通知保安,然後在小區門口登記才能進入。一套流程下來,至少要五六分鐘。

但對於快遞外賣小哥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去年6月,天和街社區瞭解到小哥羣體的訴求後,經過實地調研,協調小區物業推出了掃碼登記的措施。經過微信掃碼、填寫信息、獲得授權後,就可以實現掃碼通行。這一功能既解決了小哥“進門難”問題,又解決了封閉小區的安全問題。在此基礎上,天和街社區還爲小哥配備了低噪聲的平板車,方便大件物品配送,讓小哥羣體備感貼心。

“進門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相關的訴求大大降低。如今,許多小哥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和居民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在北京,每天活躍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和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羣體約爲33萬人。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組建以來,聚焦新就業羣體急難愁盼,大力推進新就業羣體融入“友好之城”建設,着力破解小哥“進門難”“充電難”“歇腳難”等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動首都新就業羣體從“勞動大軍”成爲城市治理的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北京已在全市打造社區、商圈、樓宇等8類1600餘個友好場景,構建以黨羣服務中心爲主體的1.35萬餘個服務點位,對1400餘個24小時“全時驛站”進行功能提升,推動新就業形態人員參加職業傷害保險。在系統破解小哥進門、歇腳、充電等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推動各區開設“青年夜校”“小哥學堂”等提升小哥職業技能,與國家開放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小哥上大學”項目,幫助1885人圓了“大學夢”。

同時,積極發揮新就業羣體“社區熟人”“移動探頭”作用,鼓勵小哥擔任副樓長、網格員,做“順手公益”,推動實現新就業羣體從城市管理變量轉化爲治理增量,實現“雙向奔赴”。據統計,全市已新建369支小哥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時長累計超18萬小時。

推動社區身邊事“商量着辦”

今年供暖季,家住海淀區永定路街道復興路40號院的居民普遍感到暖氣比往年更暖和。究其原因,“有事商量着辦”協商議事機制發揮了很大作用。

復興路40號院位於海淀區西南角,常住居民1.24萬人,是一個典型的超大型社區。院內的28號樓位於供暖循環的末端,長期存在供暖不熱的問題。

社區涉及4家產權單位,分爲4家物業,大事小情都得“商量着辦”。從去年夏天開始,社區積極協調產權單位、物業公司、熱力公司以及居民多次召開協商議事會,由相關單位對老舊管線漏水、保溫層破損的地方進行維修,並在公共區域安裝放氣閥,密切關注調壓測試中各戶的情況,確保每一戶都能熱起來。

“商量的事兒辦成的多,成效好,參與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機制運行起來就會更加順暢。”社區書記劉梓婷說。協商議事並不是都在會議室裡進行。很多情況下,發現問題了,她就會把相關部門負責人約到現場,“快事快辦”。

通過充分利用“有事商量着辦”的協商議事機制,社區成功解決了28號樓居民多年來暖氣不熱的問題,解決了長達10餘年的違法建設問題,開設了社區食堂和社區副食站、社區蔬果站、社區便民服務站,羣衆滿意度明顯提升,12345針對該社區的投訴量顯著下降。

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完成60個街道(鄉鎮)議事協商試點、650個城鄉社區協商議事廳示範點、1250個樓門院治理示範點和438個社區開放式服務空間改造項目,紮實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

基層減負“不減服務”

“小馬拉大車”,是基層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以來,會同市委組織部制定印發《關於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的落實措施》,集中規範社區和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工作。

在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核桃園社區,減負工作持續開展,社區工作者更有精力參與居民協商、樓院自治。在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意見徵詢中,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摸底,讓服務直抵民心。

“減負之後,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爲民服務當中,有了更多的精力來給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問題。”核桃園社區書記潘瑞鳳說,基層減負,減負不減責任,減負不減服務。減負之後,社區高效運行,社區賦能增效,有效化解了羣衆中的矛盾,實現了社區治理效能和社工隊伍能力“雙提升”。

目前,全市初步完成社區(村)職責以外事項清理,累計取消工作任務249項、機制牌子669個、示範創建461項、表格(系統)822個、微信羣6089個,形成了社區(村)工作準入、開具證明支持、會議精簡等長效機制,減負取得階段性成果。

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一年來,始終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大力推進“友好之城”建設,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在志願服務方面,構建以“微笑北京”志願服務品牌爲統領,涵蓋重大賽會活動、社區(村)治理、專業領域、國際交流四大場景的“1+4”特色工作格局,全市通過“志願北京”平臺累計實名註冊志願者達475.1萬人。社會組織管理方面,大力培育發展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全市登記社會組織1.2萬餘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已達9.5萬個。人才建設方面,全面推動社會工作人才專業化職業化,全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8.8萬人,其中持證人員6.4萬人。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