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高質量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
4月15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發佈會之“高質量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推動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專場舉行。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髮布《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至此,北京五環一帶最後一塊完整的產業發展區——國際醫藥創新公園有了詳細的發展目標。
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將分爲“兩步走”
林劍華介紹,國際醫藥創新公園位於南五環兩側,南中軸以東、京臺路以西部分,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8平方公里,總建築規模約300萬平方米,已落地國家藥監局6大中心以及6家外資藥企研發中心。《實施方案》明確了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的定位,即打造醫藥健康產業全球創新合作典範、醫藥健康監管和技術創新“試驗田”、本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競爭新優勢、城市南部地區產業升級新引擎。
《實施方案》還明確了“兩步走”的發展目標,到2027年,規劃實施、園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功能佈局框架基本成型,醫工融合區相關高校、研究型醫院等主體基本建成,新落地一批頭部醫藥企業創新研發項目、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藥械產品。到2030年,主體功能區全部建成,實現人才聚集、高效運行,作爲全球醫藥健康創新合作樞紐和產業聚集地、醫藥創新人才創業第一站、人工智能賦能醫藥健康行業應用示範區、創新醫藥政策改革先行區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主要有四大功能區三年內集聚成勢
林劍華介紹,醫藥創新公園主要分爲四大主體功能區。其中,總部集聚區集中打造國際化、多元化商務空間,服務全球頂尖生物醫藥企業總部和創新中心集中落地。研發轉化區建設集研發辦公、中試生產、產業配套設施一體化空間,滿足企業創新產品研發、中試、規模化生產需求。
醫工融合區着力引入國內外優質“學、研、醫”資源,合作建設產教融合基地、研究型醫院,提升醫工學科科研攻關、教學實踐、創新創業等一體化承載力。醫藥智造區主攻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廠房建設,吸引全球前沿創新產業化資源落地。“四大功能區按照‘一年一個節點、三年集聚成勢’的節奏,壓茬推進,後續逐步向周邊區域輻射拓展。”林劍華說。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介紹,四大產業功能區規劃佔地1.2平方公里,建築規模約300萬平方米,打造了可滿足從教學、科研、孵化轉化、臨牀研究、中試到大規模生產全鏈條需求的發展空間。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醫療器械審評中心、覈查中心、評價中心、受理服務和投訴舉報中心、信息中心等六個中心已經入駐總部集聚區。
在此基礎上,醫藥創新公園15公里半徑內還覆蓋了同仁醫院等16家三甲醫院、首都醫科大學等5所醫學優質院校,監管及創新資源要素集聚。
三條地鐵線在此交會配套設施正在建設
“環繞着南中軸超大尺度綠心的鳳池公園,經開區統籌周邊綜合配套用地,規劃住房、教育、醫療、商業等基礎設施,形成了公園引領的活力交往空間,是北京五環一帶最後一塊完整的產業發展區。”劉力還介紹,未來三條兼容南北、貫通東西的地鐵線將在這裡交會,與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南站、北部生命科學園、南部生物醫藥製造區緊密聯通,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此外,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開區已啓動內部“兩橫兩縱”主幹路網、研發轉化區配套道路建設準備工作。計劃2025年開工建設黃亦路,西毓順路、南苑鎮南六號路、海鯤街、春雲路、德南路等市政道路及管線工程。在配套設施方面,人才保障房已於2024年10月開工,將於今年年底完成主體結構建設;經開區今年還將啓動區域配套學校的建設工程,爲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現場·
一批跨國醫藥企業今年將落戶創新公園
走進建設中的國際醫藥創新公園,大尺度的綠地和公園令人印象深刻。作爲城市南部地區產業升級新引擎,規劃設計的四大主體功能區爲醫藥龍頭企業落地提供了優越區位條件和創新生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現場瞭解到,今年預計還將有一批跨國醫藥企業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開放創新中心落地。
拜耳公司是首批入駐醫藥創新公園的企業,拜耳處方藥事業部副總裁、中國零售業務總經理陳白平介紹,拜耳開放創新中心是拜耳在中國的首個開放創新中心,定位是創新醫藥在臨牀階段的轉化落地,細胞和基因治療技術將是其關注的重點領域。
“目前我們已經有一些進入到臨牀階段的細胞和基因治療突破性方案,希望能夠通過創新生態圈,儘快讓解決方案在中國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拜耳開放創新中心也是一個開放的孵化平臺,能夠爲初創生物技術公司提供場地和全球化視野的幫助,一些很有前景的初創企業還能獲得拜耳公司的投資,在醫藥研發領域達成更深度的合作。
阿斯利康投資25億美元建設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以及首個在華疫苗工廠,禮來創新孵化器正式投入運營首家孵化企業實現入駐,美敦力數字化醫療創新基地簽約並揭幕、輝瑞北京研發中心正式啓用……今年3月份以來,多個已落地醫藥創新公園的國際醫藥龍頭企業對外宣佈新進展。“我們還在密切對接跨國醫藥企業,預計今年還會有一批跨國醫藥企業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開放創新中心落地。”劉力說。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經開區還將引入國內外優質教育、科研、醫療資源,打造以新醫學、新工科與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爲核心的生物技術學院,建設北京臨牀研究中心、國際研究型醫院等行業創新載體,聚焦醫學人工智能、細胞和基因治療、合成生物等前沿領域開展全球領先的臨牀研究和技術轉化。加快建設醫療健康人工智能訓練基地、生物樣本庫、醫師培訓中心、幹細胞轉化創新中心、醫療數據標註基地、疫苗與蛋白藥物智造研究院等重大平臺,探索產教醫研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
“我們正在組建國際戰略顧問委員會,聘請國際知名醫藥企業或機構負責人,就創新公園建設和管理髮表意見和建議。”劉力介紹,經開區還將聘請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專家顧問,目前阿斯利康全球高級副總裁、英國董事長顧尚文先生和輝瑞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彭振科先生已經成爲第一批顧問。預計將於10月底召開的2025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北京論壇上,召開第一次顧問委員會全體會議。
本組文/本報記者武文娟李曉萌
攝影/本報記者李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