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血脂決策系統」主動示警風險 高危病人血脂控制率升26%

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維說,北醫附醫去年起導入「血脂決策輔助系統」,適用對象爲曾經發生心肌梗塞,且裝設心臟血管支架病患。記者林琮恩/攝影

高齡化趨勢讓國內三高病人增加,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居國人10大死因第2及第4位,高血脂爲關鍵風險因素。不過,不少民衆病識感低落,自認無需服藥,導致醫囑遵從性不高。北醫附醫開發一套「血脂決策輔助系統」,醫師看診前就可結合病歷資料及病人抽血檢驗歷史,示警醫師留意病人高血脂情況,並提供用藥建議,系統導入後高風險病人血脂控制率大幅提升。

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維說,北醫附醫去年起導入這套系統,適用對象爲曾經發生心肌梗塞,且裝設心臟血管支架病患,因心血管病患血脂控制目標須比一般民衆嚴格,即使抽血報告沒有「紅字」,病人也可能已有風險,此時系統便會主動示警醫師,也會結合病人過去領藥、用藥頻率,提醒醫師針對醫囑遵從性較低病人,加強衛教。

陳志維說,曾放過支架病人,以北醫附醫來說,每年至少增加250人,多數爲男性患者,使用這套系統後,急性冠心症病人出院後3個月內低密度膽固醇檢驗率由39%上升至77%,一個月內調藥率從6%上升至21%,及高風險病人低密度膽固醇控制率,從19%上升至44.8%,複合降脂藥方使用率也明顯提升,顯示這套系統可有效輔助醫師,提升覺社品質及效率。

不過,陳志維表示,即使醫師使用系統,提醒民衆多留意自身血脂控制情況,若病人就是不想用藥,疾病控制還是會遇到阻力,今年底會將系統結合院內設計,供病人使用的手機APP,推出「推播」功能,主動提醒高危險病人,需注意自身血脂情況,預計明年可再結合其他血液檢查疾病,如糖尿病等,擴大適用病人對象。

北醫附醫今天舉行「第二屆臺北醫學會」,陳志維於會中分享這套血脂輔助決策系統使用成果。今年學會主題爲「未來醫學」,分未來醫院、未來診斷、未來醫療、未來臨牀試驗、未來醫學教育等五大主軸。

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說,隨人工智慧、大數據、遠距醫療等新興科技逐步於醫院落地,未來醫院不只是傳統醫療場域,而是結合智慧科技、臨牀決策、人文關懷與社區連結的整合平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