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抑太久?玻璃纖維漲800元/噸,中國巨石、泰山玻纖等多家企業調價

近日,中國巨石(600176.SH)、泰山玻纖等多家玻纖企業發佈調價通知,對電子紗、電子布產品價格進行恢復性調整,按照電子細紗復價800元/噸,電子布覆價0.3元/米。

業內人士表示,此輪提價主要因爲電子紗與電子布價格長期處於低位,同時原材料和能源等成本價格不斷上漲,多家企業盈利能力疲軟甚至長期虧損,提價反映了企業改善盈利狀況的迫切訴求。

那麼此輪漲價能否落實?卓創資訊玻璃纖維分析師劉陽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供應端來看,市場供應量短期可控,後續仍有新建產線計劃點火,但年內高性能低介電電子紗需求缺口明顯下,一定程度上帶動普通電子紗價格提漲,短期價格提漲有望逐步落實。

價格處於低位

近日,包括中國巨石、泰山玻纖、重慶天寰、光遠新材在內的至少9家企業宣佈對各類玻纖電子紗(G系列)提價800元/噸,對各類電子布提價0.3元/米。中國巨石在提價函中表示,將於3月1日起執行。

記者瞭解到,此輪漲價是2024年一季度以來玻纖多產品復價趨勢的延續,目前價格仍處於低位。2024年一季度起,玻纖普通無鹼粗紗、風電紗、短切紗、熱塑紗、合股紗等產品陸續於3月、6月、11月提價。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國內電子紗主流報價漲至8500-9000元/噸,月內電子紗均價維持8556.86元/噸上下,較上月價格小漲0.09%;電子布2月均價較春節前均價上漲0.54%,同比漲幅超17個百分點。

對於後續玻纖市場價格走勢,劉陽告訴記者,二季度仍有個別電子紗產線計劃點火,供應端有增量下,預計後期價格提漲空間或有限,3月新價大概率陸續執行,行業內虧損程度稍有修復,但成本壓力下,伴隨終端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加之政策端利好支撐,預計中長期價格大概率仍有小漲預期,但後續落實存不確定性,尚需跟進。

相關公司虧損

2024年業績預告來看,部分玻纖上市公司已經出現虧損。

山東玻纖表示,預計2024年歸母淨利潤爲虧損0.78億元至1.17億元,同比減少1.8億元至2.23億元。公司解釋稱,玻纖下游市場仍處於低迷狀態,玻纖產品價格略有回升但處於底部,同時公司產品銷量未達預期。

國際復材指出,由於報告期內玻璃纖維需求不及預期,玻纖產品價格仍處於低位,公司主要產品價格同比下降,匯兌收益同比下降,資產處置收益同比下降,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回落,2024年歸母淨利潤預虧2.8億元至3.72億元,同比下滑151.33%—168.19%。

中材科技沒有虧損,但是業績也大幅下降,公司主要產品價格同比下降,導致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及基本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歸母淨利潤6.34億元至9.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7.26%—71.48%。

中國巨石作爲行業龍頭,業績同樣下滑,202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增收不增利問題明顯,營收116.32億元,同比增長1.81%的同時,歸母淨利潤爲15.33億元,同比下滑42.66%。

在行業虧損或者盈利下滑的情況下,對於資本而言,此次漲價成爲利好。漲價函發出當日,玻纖行業上市公司股價異動,中國巨石股價大漲6.14%,中材科技股價連漲3個交易日,漲幅達到22.88%。

供需平衡是關鍵

玻璃纖維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輕質、高強、耐腐蝕、電絕緣、隔熱等優異性能,下游領域中有成長性較好的應用領域,例如汽車輕量化、風電、光伏、5G,也有偏週期的應用領域,例如基建、建築、管罐等。

具體來看,玻璃纖維粗紗作爲增強材料,經過多個加工環節之後可以做成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多個下游領域。玻璃纖維細紗以及電子級玻璃纖維布,主要應用於覆銅板領域,覆銅板廣泛應用於電子信息、工控裝備等產業,能夠應用於機器人電路板、電子器件等領域。

記者瞭解到,近兩年玻纖企業出現問題,與行業內公司此前大幅擴產有關,隨着價格回落,需求低迷,玻纖行業也迎來至暗時刻。

後續來看,業內人士認爲,隨着5G基站和AI服務器等需求持續旺盛,電子紗尤其是應用在高頻高速覆銅板上的低介電電子紗需求有望持續增長。同時,以舊換新政策擴圍有望帶動下游消費電子需求復甦,AI等新興領域需求有望延續快速增長,電子紗有望迎來新一輪的上行週期。

需要指出的是,低介電電子紗屬於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對手在技術成熟度、產品質量和市場渠道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相比之下,國內企業在這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端產品的生產和市場開拓上。爲了縮小差距,國內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並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增強全球競爭力。

供給端來看也並不樂觀,據悉,2025年玻纖行業計劃新增的產線數量較多,設計產能總計約71.5萬噸,淨新增產能約爲65.5萬噸,這些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幾家大型企業。

也有分析認爲,新產能的釋放並非一蹴而就,部分生產線仍在試運行階段,短期內對市場供應的實際影響有限。未來幾年內玻纖市場的供需關係將趨於平衡,但仍需關注新產能投放進度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以確保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