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驚呆了!年薪 50 萬,卻在 “摳搜” 什麼?

最近,我實實在在被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給驚到了!過年的時候,兒子和 4 個高中同學聚餐,這幾個孩子都不簡單,分別畢業於中大、浙大、西安交大、華南理工,還有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如今都領着 50 萬年薪以上,妥妥的人生贏家。

飯畢,我剛好順路去接兒子回家,想着順便把他的同學們也一個個送回去,假期打車總歸是不太方便的。可他們卻紛紛說道:“阿姨,送我們到巴士站就行,我們坐巴士回家。” 我滿心疑惑,路上便問兒子:“爲啥你同學不坐網約車?” 兒子白了我一眼,那表情好像在說我這個問題有多離譜似的,回我道:“同樣的距離,花 1 元錢可以爲啥要花幾十元?”

回到家,兒子遞給我一個打包袋,我好奇打開,裡面是幾塊燒雞。我笑着問他:“爲啥剩這麼少也打包?” 兒子理所當然地說:“吃不完當然打包帶走呀,猜拳我贏了才帶的。” 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連用剩的幾塊紙巾他們都打包帶回來了。

我這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了,又問兒子誰買單的,他輕描淡寫地回我:“AA 制。”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這收入才幾千的大媽,平時和朋友吃飯都不打包,總覺得有點失禮,還嫌麻煩。可看看兒子他們這些 95 後,拿着高薪,卻在這些小細節上如此 “摳搜”。

仔細想想,他們並非是真的吝嗇。坐巴士不坐網約車,是懂得衡量性價比,花小錢辦大事;打包剩菜,是不浪費食物,尊重勞動成果;AA 制,是在人際交往中保持清晰的界限,不佔別人便宜。他們的消費觀,看似 “摳搜”,實則是一種理性和成熟。

反觀我們這一代人,很多時候消費更多是出於面子和習慣。在飯店吃飯,哪怕吃不完也不好意思打包,覺得丟人;和朋友聚會,搶着買單,生怕被說小氣。可這樣的消費,真的是必要的嗎?是不是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忽略了消費本身的意義呢?

時代在變,消費觀也在變。年輕人的消費觀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看到,消費不是簡單的花錢,而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在追求品質生活的同時,也能做到精打細算,這纔是真正的生活智慧。或許,我們真該向這些 95 後學習,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