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塗黑的真相
(圖/中新社)
如果活在一個沒有真相的時代,相信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民主的大前題是公開、透明、自主、尊重,但愈來愈多的情況是,我們喪失了真相而不自知,在科技與意識形態主導下,我們慢慢習慣接收不完整的資訊,用片斷代表全部。
我們愈來愈不正視真相,愈來愈不會聽話與講話。在《底層邏輯》一書中明確指出,話分爲4種,可能是事實、觀點、立場、信仰。如果老是掛着政黨信仰當事實真相,去強迫別人,那是民主的倒退,也是許多大罷免現場引起路人反感的原因。
那如果真相被蓋牌、封存50年,你能接受嗎?日本公民記者日向咲嗣寫下《塗黑的官方文件:民主崩壞的起點》,描述他2018年向和歌山市教育委員會申請官方資料,3個月後官方文件送達,但打開一看,這1400頁的官方文件竟有92%被塗黑。他感嘆到底要倒多少墨水,才能讓這麼多張白紙變成黑紙?令人寒意不安。明明市民圖書館是守護市民「知的權利」的最後堡壘,是幫助市民索取資訊的機關,居然若無其事將整頁塗黑的官方文件寄給市民,這件事徹底推翻他對公家機關的信任。於是花6年時間解開衆多行政黑幕,並將過程寫成書。
官方文件塗黑到底要隱藏什麼?作者發現有些是特定企業將市民共有財產私有化的殘酷過程,有些是官方隱瞞關鍵資訊侵害人民的黑箱作業,更嚴重的是刻意不製作或消滅官方文件,或是以委託民間標案或補助僞裝外包以利益輸送等。這些例子在臺灣當今,好像也比比皆是。
更可怕的是,執行這塗黑與掩蓋的人,是行政體系的公務員,他們制度化的隱匿與無感覺的服從,忠實執行上級命令、根據制度條文辦事、認爲遮蔽是正確且理所當然的防衛行爲。他們只是依法行政、避免風險、保護機密,不認爲自己有錯。沒有陰謀的黑箱化、沒有惡意的侵蝕民主。
納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曾於二戰時將數百萬猶太人送至集中營,戰後有人指他不過是堅守崗位的平凡官員,是平庸之惡。最近播映的《南京照相館》、《里斯本丸沉沒》電影,揭露二戰南京大屠殺與中國漁民救人的故事,這些都是不爲人知的真相。
塗黑的官方文件還有多少?有一種黑,不是爲了遮掩真相,而是讓我們習慣沒有真相。當資訊被塗黑,責任也就被抹去。不監督,黑幕就會常態化。不發聲,公共就會私有化。這是民主失能的證據與恥辱,這不是愛臺灣。(作者爲資深媒體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