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國中疑食物中毒初判非病菌引起 羅一鈞揭症狀:應從食物釐清
▲北市衛生局調查北投國中疑似食物中毒案,共採廚師手部檢體2件、環境檢體2件、嫌疑食品檢體3件。(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北市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昨發生疑似食品中毒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11)日表示,初步瞭解個案最多症狀爲發癢,無人出現腹痛、腹瀉,研判不像細菌、病毒引起,比較像是天然或者化學性毒素,也因此,食物檢體纔是釐清案情關鍵,疾管署已經回覆北市衛生局不會支援流病調查,建議諮詢毒物專家。
北市衛生局今(11)日說明,昨日晚間陸續接獲醫院通報,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經調查該校壘球隊共17名學生於7月10日當日曾共食,包含自煮午餐與晚餐(茄子、滷肉、飯、蔥蛋)另有外籍老師外帶回來的點心(菠蘿麪包或西多士、凍奶茶),其中9人出現身體不適,部分學生有嘴脣發癢、發麻等過敏症狀,校方立即安排全隊17人就醫,目前都已經返回休養。
北市衛生局食藥科科長林冠蓁說明,衛生局已經要求涉嫌業者暫停作業、供餐,今日上午前往稽查共採廚師快部手套檢體2件、環境檢體2件、嫌疑食品檢體3件,並申請疾管署流病調查支援。林冠蓁也提到,初步就症狀來看,比較懷疑可能是午餐、晚餐的茄子,因爲茄子中的茄鹼,與馬鈴薯中的龍葵鹼是同一種天然存在的植物毒素。
羅一鈞今日下午說明,分析個案症狀以發癢爲最多,其他還有手腳麻、胸悶、寒顫、嘔吐、咳嗽等,但無人腹瀉、腹痛,症狀不像細菌病毒引起,比較像是天然毒(植物毒素)或者化學性毒素,食物纔會是釐清案情關鍵。
羅一鈞表示,疾管署已經回覆北市衛生局不會支援流病調查,建議諮詢毒物專家,另北市有將這起事件通報腹瀉羣聚,送了8項糞便檢體,疾管署會協助進行檢驗。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受訪表示,茄鹼主要是在還未長成熟的茄子纔會出現,且煮熟後就沒什麼特別問題,一來國內過去沒什麼中毒案例,且茄鹼中毒通常也會伴隨腸胃道症狀,所以機會應該很低。
楊振昌分析,學生症狀可能和組織胺毒素中毒相似,但目前掌握食材並未有容易引發此類中毒的鯖科魚類,另也無法排除食物保存不佳或者其他農藥等因素,還要進一步從食物檢體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