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泰妮AA級評級背後:單一品牌依賴與股東頻繁減持隱憂|ESG案例
出品|本站財經ESG
作者|王曉麗
曾被譽爲“藥妝茅”的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在2024年第三季度交出了史上最差的單季成績單。
根據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13億,同比增長14.04%;歸母淨利潤-6900萬,同比下滑153.41%。這是貝泰妮自2021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單季虧損。而早在2023年的年報中,貝泰妮便已顯現出增收不增利的趨勢。
此外,根據萬得最新ESG評級,貝泰妮獲評“AA”優秀評級。然而,根據公司現狀,近期貝泰妮旗下產品頻陷輿論風波,加之經營業績與股東減持操作,貝泰妮在社會和治理維度上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一優秀評級是否真實反映了貝泰妮當前的表現值得商榷。
化學品安全、產品質量有待提升
在社會維度,依據MSCI發佈的家居用品和個人用品行業ESG評級標準,MSCI重點關注企業的化學品安全和產品安全與質量表現。
來源:MSCI官網
在化學品安全方面,根據貝泰妮2023年《ESG報告》,貝泰妮貫徹綠色原料的理念,產品成分嚴格遵守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歐盟Regulation(EC)No.1223/2009、美國《化學品成分評估》及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相關要求等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使用任何禁用成分。
在產品信息的披露和產品推廣中,貝泰妮承諾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及國家藥監局廣審部門的要求,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同步更新宣傳材料,並表示公司基於臨牀驗證結果進行產品宣傳,驗證成果發表於學術期刊,並由專業資質醫生對產品功效作出負責任的評價。
不難看到,在產品官網和公衆產品查詢平臺上,公司披露所有產品的組分列表和配方信息,旨在提高消費者對產品成分的認知。然而在2024年8月,貝泰妮被知名打假人王海指出旗下公司薇諾娜清痘修復精華液檢測到了“沒有成分標識且超備案的非法添加防腐劑——苯氧乙醇”。
據《化妝品標籤管理辦法》第12條規定:化妝品標籤應當在銷售包裝可視面標註化妝品全部成分的原料標準中文名稱,以“成分”作爲引導語引出,並按照各成分在產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化妝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過0.1%(ww)的成分的,所有不超過0.1%(w/w)的成分應當以“其他微量成分”作爲引導語引出另行標註,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
但是,薇諾娜上述產品中的苯氧乙醇既未經過備案也未在成分表中標註,對此,貝泰妮解釋稱該成分來源於複合原料自帶,且含量極低不足以發揮防腐作用。不過,王海指出苯氧乙醇具有防腐作用,即使微量添加也應依法標示。作爲敏感肌護膚品,薇諾娜清痘修復精華液中含有苯氧乙醇,這一情況引發了公衆對公司產品安全性的擔憂。
除了主品牌薇諾娜被曝光隱瞞添加防腐劑的問題外,貝泰妮旗下其他子品牌也曾出現廣告不合規的情況。例如,2024年3月,貝泰妮旗下的貝芙汀旗艦店因在網店銷售普通化妝品時使用了“修復”功能的宣傳用語違反了《廣告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遭到相關部門罰款處罰。
同年4月,貝泰妮子公司科凝美(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於在其網店銷售的一款精華液宣傳中使用了未經註冊的新功效表述,如“抗氧修護”,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管部門罰款1萬元。
過度依賴單一品牌、股東頻繁減持
除此之外,在治理維度,MSCI給予了企業治理表現近40%的權重。根據《報告》,貝泰妮在這一維度主要聚焦於投資者關係與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從實際表現來看,其治理維度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貝泰妮存在對單一品牌過度依賴的風險。查閱公司財報可見,公司近八九成的營業收入來自品牌薇諾娜。主品牌的營收幾乎決定了公司整體的表現,這對現階段的貝泰妮構成了巨大挑戰。
儘管貝泰妮正嘗試通過投資併購的方式尋找第二條增長曲線,但結果並不理想。目前,貝泰妮旗下已發展出薇諾娜寶貝、璦科縵、貝芙汀、泊緹詩等子品牌。但從效果來看,貝泰妮的“第二個薇諾娜”尚未出現。這些子品牌尚未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反而增加了成本。
同時,雖然薇諾娜曾爲貝泰妮帶來巨大營收,但近年來美妝市場競爭激烈,薇諾娜的業績也並不穩定。根據天貓大美妝數據,薇諾娜在2024年雙十一總成交榜排名降至TOP9,較去年下降4位。
在2024年抖音平臺雙十一活動中,薇諾娜在搶先期未上榜,正式期僅排第十,全週期再次未能上榜。綜合上述業績表現,國內護膚品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國際品牌參與價格戰,使得市場環境更加複雜。因此,僅靠單一品牌難以長久,貝泰妮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至關重要。
此外,由於美妝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內高營銷投入已是常態。貝泰妮的銷售費用從2020年的11.07億元增至2023年的26億元,增長15億元。2024年前三個季度,公司銷售費用達到20.1億元,同比增長25.27%,遠超同期營收增速,佔營收比例超過50%。
另一方面,貝泰妮業績不佳的困境同樣映射在二級市場。數據顯示,自2021年3月上市以來,貝泰妮的股東們在限售期屆滿後便開始接連減持。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公佈前後,股東們又陸續拋出減持計劃。
例如,2024年10月,貝泰妮持有14.66%股份的第二大股東天津紅杉聚業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宣佈擬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數3%的股份。隨後,其控股股東昆明諾娜科技有限公司及第三大股東廈門臻麗諮詢有限公司也在2024年11月宣佈了減持計劃。
據報道,截至目前前三大股東累計套現金額或達78億元。儘管公司在2024年11月26日發佈了《關於實際控制人自願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但從股價走勢看,此舉並未產生明顯效果。
參考資料:
[1]《貝泰妮:業績虧損大股東們密集減持超6%,銷售費用創新高大幅侵蝕利潤》;九號觀察
[2]《薇諾娜,受到重創》;鹽財經
[3]《疲軟的貝泰妮,講不出新故事》;氫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