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砸18億 打造淡水河親水廊帶
臺北市長蔣萬安(右)27日出席「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工程」開工典禮,承諾打造國際級親水休憩廊帶提升淡水河魅力。(陳俊吉攝)
臺北市政府斥資18億元改造總長約4公里的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以「先建後拆、分期分階段」爲原則施工,降低對民衆日常影響,預計2026年完成第1、2工區,2028年底全區完工,市長蔣萬安27日表示,未來民衆不用再到巴黎塞納河、紐約哈德遜河,將爲臺北打造媲美國際級的親水休憩廊帶,讓市民不必遠行海外,就能在城市享受如同世界河畔般的美麗風光。
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昨開工,北市水利處總工程司李瑞雯簡報指出,河濱公園有非常廣大腹地,但現況空間過於狹窄、部分設施阻隔空間連續性,運動設施零散分佈也導致使用率偏低,造成空間使用管理困難,市府於是推動改造計劃。
李瑞雯表示,工程聚焦4大河段,「敦煌水上游憩基地」將新設遊艇、風帆碼頭;「大稻埕至敦煌碼頭水岸步道」會拓寬沿線步道、設置休憩賞景平臺,2項工程預計2026年10月底完工。
他說,接續施作「西區水岸時空廊道」打造玉泉公園景觀橋,跨過堤防到堤外,堤外再設置眺望平臺,銜接西區門戶與水岸動線,預計2027年9月完工;「大稻埕花火映像再造區」將優化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廣場,外推18米碼頭活動空間,於2028年10月竣工。
李瑞雯強調,工程將以先建後拆、分期分階段施作,維持現有設施使用功能,降低對民衆日常活動的影響。
蔣萬安致詞指出,開工典禮見證歷史一刻,淡水河不僅是臺北的「母親之河」,更是孕育城市發展的重要命脈,從大稻埕早期的繁華商貿,到艋舺深厚的文化底蘊,淡水河始終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他回憶起過往旅程,無論是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香,還是哈德遜河岸人潮,都讓他盼望有一天淡水河也能展現同樣動人的景緻。
議員林亮君表示,河岸有南北2個聯外通道,分別爲玉泉公園和敦煌碼頭,但中間沒有能進入河岸的通路,很難把人潮引流到堤外,如最後人潮還是隻集中在原來的大稻埕碼頭就會很可惜。
北市大同區隆和里長沈春華認爲,目前工程都着重在玉泉公園、敦煌碼頭,希望市府多注重延三夜市、臺北橋周遭,在臺北捷運大橋頭站附近施作連通設施到堤外,把人潮引過來帶動夜市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