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學校營養師不足? 教育局:成功增聘5人
學校內的營養師不僅是監測團膳品質,也肩負飲食教育、學童體位監測等需求。本報資料照
臺北市高中職以下學校配置營養師,不過北市議員劉耀仁指出,整體配比過低,尤其營養師肩負飲食、過敏原等任務,建議北市府可參照基隆市狀況增訂人數。教育局迴應,目前已成功增聘5名營養師,後續持續評估相關要點。
劉耀仁表示,學校內的營養師不僅是監測團膳品質,也肩負飲食教育、過敏原應變及學童體位監測等需求,但依照「學校衛生法」規定,僅對「設有廚房並自行或委託供餐,且40班以上」的學校訂有營養師配置門檻,可見法令適用範圍過於侷限。
劉耀仁說,北市高中職以下「班級數超過40班」的學校共94所,依法至少應配置94名營養師,但目前北市編列的學校營養師爲36名,不過,教育局多次回覆說「團膳公司駐點營養師」或「食品衛生督導人員研習」作爲替代方案,卻有違學校營養師的任務。
他說,基隆市有訂定「學校午餐自治條例」能夠參照之外,認爲要以行政區爲基礎,推算未達40班學校透過區域整並後,應再增設141名營養師。呼籲市府以建構支持健康飲食的學校環境爲目標,重新檢視人力配置政策。
教育局表示,按照教育部解釋函,北市市立學校供餐班級數40班以上,且自設廚房的學校均已編制營養師,共計35名符合法規。同時考量學校供餐量大,因此文件範本明定,學校每日供餐數平均達1000份以上,廠商需要聘僱具備營養師執業執照的人員,擔任學校廚房的餐飲與衛生督導工作。
教育局說,每位營養師要負責該校、供餐學校營養午餐及營養教育相關事宜外,也要實地訪視,協助輔導無營養師學校的供餐情形,今年規畫以聯合校羣方式增聘9名營養師,目前已成功增聘5名營養師,後續也會評估增修相關要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