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數位課程操作教學無法投影 長者怨:沒大螢幕都看嘸

北市府爲縮短數位落差推動「市民數位課程」,近日有長者反映,課程多由講師以自身手機示範操作,再由大螢幕同步投影,卻因主辦單位未能解決線路問題,導致螢幕無法顯示內容,讓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圖/臺北市資訊局)

北市府爲縮短數位落差推動「市民數位課程」,教導數位相對弱勢族羣,如銀髮族、原住民、新住民使用手機查地圖或追劇等應用,近日有長者反映,課程多由講師以自身手機示範操作,部分場地雖有大螢幕同步投影,卻因主辦單位未能解決線路問題,導致螢幕無法顯示內容,讓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北市資訊局迴應,會持續優化教學流程與資源配置。

「市民數位課程」開放臺北市各里申請開課,課程內容設計聚焦於對數位相對弱勢族羣如銀髮族、原住民、新住民等對象,設計貼近生活且多元實用的數位主題,內容涵蓋防詐觀念、資訊安全、行動支付、社羣媒體、智慧家電操作、E政府APP應用等,提供日常生活數位使用需求的支援。

另外也有安排離開教室的活動單元,如「行動支付體驗一日遊」無人商店、餐廳自助點餐體驗,以及與微笑單車(YouBike)合作教學如何透過手機APP預約及借用智慧體驗電輔車等多樣性內容,協助市民跨越科技門檻。

臺北市議員王欣儀指,課程多由講師以自身手機示範操作,近日有長者反映,因視力與操作不熟悉,難以看清或同步跟上,影響學習成效,部分場地雖設有大電視,卻也因主辦單位未事先準備或未能解決線路問題,無法以大螢幕同步展示操作畫面,讓學習效率降低。

文山區萬和裡裡長吳祚榮表示,授課內容大約是教導里民防網路詐騙,今年的課程分爲6堂、每堂2小時,目前已經上了3堂,8月後會再陸續上完,由於課程多爲進階內容,所以現在1堂課只收15人,以前的初階課程則會收30人,雖然講師用投影教學效果佳,但希望市府推出的課程內容能多貼近生活,讓里民選擇。

文山區萬芳裡裡長陳姿秀則說,裡的課程多爲教民衆追劇、做早安圖等,但有時候主辦單位帶的器材不對,導致螢幕沒辦法投到螢幕上。

王欣儀要求,市府應研議編列經費增購簡易投影或無線投影設備,同時應建立學員回饋機制,持續滾動修正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打造高齡友善、無障礙的數位學習環境,真正落實縮短數位落差的政策目標。

資訊局迴應,執行團隊爲確保教學品質,會在課前確認場地是否具備投影等設備,並完成測試;若無設備,也會由團隊事先準備與安裝,目前因設備問題產生的民衆反映情形相當少見,但也會持續留意課程現場的實際需求與回饋,持續優化教學流程與資源配置,讓數位學習成爲更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