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表揚437位教育人員 特教園藝課程成亮點!學生樂享食農教育
臺北市文山特教學校教師楊晏宗(中),將園藝活動結合課程,讓學生接觸「食農教育」,不僅可以看到植物生長,也能吃到自己種的作物,讓校園轉化爲學生成長與情緒療愈的場域。(邱芊攝)
臺北市教育局1日舉辦績優行政與優良特殊教育人員頒獎典禮,表揚437位優秀教育人員,今年首次納入特殊教育助理及相關專業人員表揚,展現北市對特教支持體系的高度重視。臺北市文山特教學校教師楊晏宗,將園藝活動結合課程,讓學生接觸「食農教育」,不僅可以看到植物生長,也能吃到自己種的作物,讓校園轉化爲學生成長與情緒療愈的場域。
教育局1日下午於大安高工舉辦「113學年度績優行政與優良特殊教育人員暨智慧教育菁英獎」聯合頒獎典禮,共計437位獲獎者齊聚一堂。本屆獲獎人員涵蓋特教教學、數位創新、衛生體育、校務行政等多元領域,展現深厚的教育情懷與專業實力,持續提升學生學習品質與校園運作效能。
臺北市文山特教學校教師楊晏宗,將園藝活動結合課程,讓學生接觸「食農教育」,不僅可以看到植物生長,也能吃到自己種的作物,讓校園轉化爲學生成長與情緒療愈的場域。(邱芊攝)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首次納入特殊教育助理及相關專業人員表揚,展現北市對特教支持體系的高度重視,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臺北市教育同仁約有2萬多位老師,能獲得此獎項實屬不易,北市持續優化師生比,將所有特教的師生比調降至符合標準,甚至更高,爲孩子們提供最優質的特教環境、智慧校園環境、體育發展,以及最安全堅固的校舍建築,以創造更優良的教育與學習環境。
本次獲頒「優良特殊教育人員」教師組特教學校金質獎的楊晏宗,自2017年起深入發展園藝課程,貼近身心障礙學生需求,以富創意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習動機,將園藝活動轉化爲學生成長與情緒療愈的場域,展現高度的教育敏感度與教學熱忱。
楊晏宗表示,當初在準備教師資格時就考取了園藝丙級證照,後來將園藝融入特教,針對有身體限制的學生,例如爲坐輪椅的孩子改裝設計,讓他們可以使用撥杆和氣壓裝置電動澆灌;針對情緒障礙的學生,設計培養土製造機,讓土壤可以重複使用,並融入遊戲概念,讓學生實作大塊土壤的篩減和過濾等操作。
他表示,作物選擇則會依據學生的喜好來決定,比如蔥、九層塔,也會在學校料理,園藝課程的特色就是當學生愈認真投入,獲得的回饋也會愈多,且對學生而言,在看到植物生長或吃到自己種的作物時,也就是食農教育最開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