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青年脫貧計劃有成 民代盼擴大名額、增國際職涯方案
臺北市社會局爲協助經濟弱勢青年脫貧,推出「青年築夢」專案。臺北市議員林亮君(右)指出,該專案每戶僅限1人,有可能會使多位子女家庭有「遺珠之憾」,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左)表示,將爭取擴大補助名額。(翻攝畫面/徐佑升臺北傳真)
臺北市社會局爲協助經濟弱勢青年脫貧,推出「青年築夢」專案。臺北市議員林亮君建議,該專案未來可以擴大與青年局的國際職涯補助合作,協助青年到海外進修精進。(摘自林亮君臉書/徐佑升臺北傳真)
爲協助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家庭的青年翻轉人生,臺北市社會局多年來推動脫貧專案,陪伴17至20歲的青年邁向就業自立。民進黨臺北市議員林亮君日前於議會質詢,社會局推出的「青年築夢」等方案參與人數年年攀升,顯見該計劃深受民衆信任與肯定,但專案每戶僅限1人,有可能會使多位子女家庭有「遺珠之憾」,另外也希望專案可與青年局合作拓展青年國際職涯。社會局表示,將擴大招募名額,並將與青年局合作研議國際補助方案。
爲了協助弱勢青年實現夢想並提升職場競爭力,北市社會局自2022年7月推出「青年築夢—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提供120位低收、中低收入戶青年展開爲期3年的培力計劃,除提供儲蓄優惠方案外,也將定期檢視青年儲蓄金額,並按比例提撥培育金,開辦職涯探索、職場實習、理財等課程。
社會局指出,青年築夢專案與過往「反轉未來2.0」專案不同之處在於擴大中低收入戶及高中(五專)3年級以上的青年學生都可參與,並將入選青年依年齡分爲8組,參加一系列成長課程,利用年齡相近且同質性的青年成爲團體夥伴,可以在遭遇挫折時給予支持,強化自我認同,更有自信的面對挑戰。
不過林亮君指出,該專案報名人數成長率最高至30%,雖迴響良好,僅限每戶1位青年參加,對於家中有兩位以上符合條件的家庭來說,參與機會有限,實屬可惜。
林亮君表示,根據衛福部2023年資料顯示,有36%的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家長期望子女儘早就業以分擔家計壓力。根據她目前調查的數據,臺北市約有28000戶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可見確實有迫切的需求。
林亮君並建議,計劃中強調的「就業自立」目標,不僅需要提供實務訓練與媒合機會,更應拓展青年對各行各業的想像與接觸,因此社會局應結合臺北市青年局現有的國際實習計劃,將海外實習機會納入脫貧專案,讓經濟弱勢的青年也能跨出國門,拓展視野。
林亮君還說,針對已經超過25歲的青年如果想再回學校進修,因爲社會局珍堆低收青年就學及交通補助僅限18至25歲,會讓因爲家計先去工作的青年失去返校進修補助機會,也希望社會局能研議方案。
臺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表示,今年度「青年築夢」的錄取人數已經有擴編,如果未獲選會排入備取,像是備取的條件會再研議相關限制,至於同一戶若有2名以上子女的部分也會研議,儘量爭取預算協助。至於就業青年返校就學部分,可由社工評估,協助和學校現有的打工或是校內補助協助。
在協助弱勢青年海外就學部分,姚淑文表示將與青年局共同研議導入海外賦能的資源,爲參與青年打造多元且具國際視野的職涯藍圖,也讓更多青年有翻轉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