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女童與同學相撞全身血 家長怒:不懂校方為何不直接送醫
北市一名國小女童在校內與同學相撞受傷,教育局說學校應依「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各級學校學生緊急傷病處理流程」處理傷患。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一名國小女童在校內與同學相撞受傷,媽媽昨晚發文質疑校方,一般人都知道該送醫,校護還問爸爸要不要帶去醫院檢查看看,甚至當家長提出檢討傷病程序,卻被說是無限上綱。校方說,檢討並精進學生受傷的處理流程。
該位母親昨晚在Threads發文,孩子受傷後全身是血,爸爸趕到學校才帶去醫院急診,並附上女兒臉部瘀血的照片。許多網友心疼,這怎麼看都要馬上去醫院吧。該名媽媽說,「我下班看到她,就哭了」、「不懂爲什麼不直接送醫。」
女童爸爸也留言還原狀況,9月9日上午9點47分接到孩子的媽來電,孩子在校受傷,趕到校時已10點多,孩子運動服上沾滿血跡,頭部鼻樑撞擊發腫,只想趕快帶她送醫治療及評估有無腦震盪,校護還叮嚀說要去看醫生。他心中質疑,爲何沒有先直接送醫?而是需要等到爸媽到校後,由家長自行送?
他說,當日急診醫師建議短暫留院觀察有無腦震盪跡象,若無嘔吐頭暈症狀,纔可離院。
該名父親說,9月10日到校調閱監視器,監視器畫面放大也無法看清,解析度太差,無法看清另一位孩子傷勢如何。此時妻子在學務處見當日處理該事件校護與工作人員談論此事,說出「在學校20年沒有遇過學生相撞會腦震盪,頭部以上受傷就要送醫,是家長在無限上綱。」
他直言,希望日後校方能有更好的處理流程,而不是校護便宜行事的心態,「我們要的是學校誠心道歉,而不是金錢賠償。」
校方迴應,9月9日當日第一節下課期間的9點34分,上課預備鐘響起,2名學生在操場不慎相撞,導致鼻樑瘀腫並流鼻血。該生起身後即自行前往健康中心,護理師立即協助止血、冰敷與基本評估,同步完成校安通報,也依流程於9點51分聯繫導師與家長,學生父親10點左右到校,陪同學生前往醫院檢查。
該校說,經後續追蹤該生父親轉述,經診斷鼻骨無異常,持續冰敷即可;學生當日約11點30分繼續返校上課,依照醫囑持續冰敷並參加社團活動,學校也完成校安通報及相關紀錄。
校方強調,已提供並陪同家長觀看監視器,確認事發爲2名學生跑步互撞跌倒,隨後自行離開現場,學校已逐步釐清狀況,並持續關心學生康復情形,視需要轉介輔導與健康照護資源,同時檢討並持續精進學生受傷的處理流程,也會檢視相關攝影設備視角與清晰度。
教育局重申,學生若在校園發生意外,學校應依「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各級學校學生緊急傷病處理流程」處理傷患,並依「教育部檢傷分類救護處理程序」評估學生傷病程度,在第一時間通知家長,持續追蹤復原狀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