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士科案大轉折關鍵 新壽妥協 吳東亮放大格局

臺新新光金董座吳東亮。聯合報系資料照

輝達進駐北士科T17、T18可望塵埃落定,北市府、輝達及新壽三方本來看似無解的死結,昨(22)日在新壽讓步後出現戲劇性轉折。這個案子一路以來,金融或地產圈的人幾乎都認爲一定會成,關鍵在於誰願意先放大格局、就能率先解套。結果選擇邁出那一步的人,是臺新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亮。

據瞭解,北士科案大逆轉的關鍵,在21日一場內部會議中,吳東亮忽然出現態度轉變,同意解約。接着新壽開始張羅召開臨時董事會,纔有昨日這項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重大宣示。

新壽T17、T18地上權案大事紀

雖然外界揣測吳東亮是受到關鍵人士的影響,最後深思熟慮後,決定讓步。不過從各種跡象顯示,新壽這兩塊地上權,已經到了進退維谷的地步,解約是唯一途徑,也是一直在計劃中,但最後不得不的選項。

知情人士說,新壽一直以來都處於捱打局面,從北市府、臺北市議員、名嘴、政治人物,一路都有人帶風向,雖然新壽本着商業契約就應該走商業模式,但北士科已經是政治事件了,在每條路都走不通的情形下,也只能選擇退場。

上週四,新壽在T17、T18舉行動土儀式,此舉讓北市府跟新壽的關係「降到冰點」,不過實際上,臺新新光金內部自那時之後就密集討論三個議題,第一,該如何回函臺北市政府?第二,如果要讓,底線在哪裡?第三,如何讓外界明白,新壽並不是要拿「暴利」,而是在談判過程中早已讓了不少。

而這幾個議題,其實代表新壽乃至於臺新新光金內部,已經有「不如歸去」的想法,畢竟,臺新新光金控纔剛成立,沒有必要陷入另一場長期糾葛。

而吳東亮想到的,或許正是20年前開始的彰銀案。當年臺新金控與財政部的糾紛,一路纏訟17年,最後雖畫下句點,但在市場與輿論之間都留下陰影。如今,臺新新光金控剛完成整並、正準備在市場上大展身手,再陷入與政府的拉鋸,顯然毫無必要。

更何況,新壽身爲全臺灣第三大房東,在臺北市更有大批土地,建築執照、使用執照等都要看臺北市政府臉色,得罪臺北市政府,對新壽絕對沒有好處。

新壽董事長魏寶生昨日提到,合併後還有很多開發案要做,這兩塊地即便暫時不能繼續,「塞翁之馬、焉知非福」, 畢竟新壽資源也比兩年前更多,能做更多開發案。

或許,這也是吳東亮的想法,合併後第一場硬仗選擇了乾脆「斷尾重生」,換來的是金控品牌的穩定與市場信任,而能在關鍵時刻主動收拾戰場,反而最能展現領導者的判斷力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