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教師缺額逾1800人「首都加給」再遭打槍 議員怒揭不公內幕
臺北市長年面臨教師人力嚴重短缺,近3年每年缺額均超過1800人,面對高物價與工作壓力,教師難以留任,北市教育局曾於2月提出各縣市最低生活費差異,發函中央爭取「首都加給」,但遭教育部回絕。(本報資料照)
臺北市長年面臨教師人力嚴重短缺,近3年每年缺額均超過1800人,面對高物價與工作壓力,教師難以留任,北市教育局曾於2月提出各縣市最低生活費差異,發函中央爭取「首都加給」,但遭教育部回絕,議員建議教育局可以盤點教育現場壓力,重新提案。北市教育局迴應,近期將再次向中央重申留任困難,積極爭取相關加給,吸引優秀教師至北市服務。
臺北市警察2015年開始領有「首都警察勤務加給」,臺北市議員曾獻瑩認爲,市警局當年能成功爭取首都加給,關鍵在於提出具體勤務壓力數據與全國比較,五度函報中央,最終成功爭取加給。根據統計,2010至2012年間,北市集會遊行達4876場次,動員警力21萬1924人次,佔五都總數的近4成,110報案達190萬3275件,佔全國29.62%,居各縣市之冠。
曾獻瑩指出,北市教育局曾於今年2月發函教育部時提出「各縣市最低生活費」差異,作爲加給建議依據,證實臺北生活成本顯著高於他縣市,行政院人事總處則以「目前尚無依都會地區特性進行評覈之適當指標」及「恐引發其他縣市比照,進而大幅增加財政負擔」爲由,否決北市首都加給提案。
曾獻瑩表示,除了物價,房價、房租壓力也都是北市教師的負擔,此外教師還常需處理行政事務與高密度的親師溝通,勞動強度高且心理負荷沉重,根據教育局統計,教師諮詢專線從2022年的949人次升至2024年的2052人次,增幅達116%;壓力舒緩課程人次也從8797成長至10535人次。
曾獻瑩指出,現行制度即允許各機關依「業務職責繁重」等因素向中央爭取必要報酬,他認爲教育局更應據此盤點教育現場的實況,推動合理加給機制。
曾獻瑩說,既無現成標準,臺北市作爲首都,更應扮演制度先行者角色,主動提出具體指標與設計架構,教育局應比照市警局當年5次函報、具體爭取的做法,拿出數據與理由,積極爲第一線教師爭取合理待遇。
國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臺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張文昌指出,北市教師的交通狀況,因長期受房價所困,許多教師需轉乘捷運、公車甚至跨縣市移動,每日通勤時間不亞於偏遠地區教師,此外北市部分學校師資流動率偏高、人力不穩,教育局應據實盤點、建構本市教育現場壓力指標,作爲重新提案的重要依據。
教育局迴應,於教學現場的工作複雜性難透過單一指標衡量,又由於北北基桃生活圈已經形成,首都加給行政院認爲難謂有具體指標,呼籲中央儘快整合跨縣市意見召開會議共同研議。
教育局強調,爲提高教師應聘率及留任意願,教育局將持續與中央溝通,近期將再次重申北市教師留任困難,積極爭取相關加給,同時衡量財政狀況,持續研議適度提高獲獎者獎金額度,提高績優教師實質所得,吸引優秀教師選擇至北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