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建物外牆修繕頻延宕 每4案有1案展延、拖遲500天

近來臺北市大樓外牆磁磚剝落、砸傷路人事件層出不窮。(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近來臺北市大樓外牆磁磚剝落、砸傷路人事件層出不窮,北市議員林亮君指出,市府要求老舊建物要在2027年前完成外牆安全申報,但不僅申報進度落後,又因住戶意見、經費不足等問題,每4案就有1案申請展延,展延天數平均近500天,導致修繕日期遙遙無期。北市建管處表示,將在2個月內公告分級裁處機制,嚴格把關展延期限;另只要符合規範、寄送報備函申請,補助最高可達700萬元。

林亮君表示,今年3月北市中山區屋齡40年的大廈,外牆磁磚掉落到遮雨棚後反彈砸到路過車輛,造成車內一對母女受傷;10月大同區建物外牆磁磚掉落,雖然有防護網,但還是砸中路人頭部造成撕裂傷,顯現外牆剝落問題相當嚴重,市府雖要求所有30年、11層樓以上的商業區建物,要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外牆安全申報,但安全申報只是邁向安全的起點,後續還有修繕問題。

北市議員林亮君指出,市府要求老舊建物要在2027年前完成外牆安全申報,但不僅申報進度落後,又因住戶意見、經費不足等問題,每4案就有1案申請展延,展延天數平均近500天。(張珈瑄攝)

林亮君指出,北市有913棟建物需要做安全申報,目前已有349棟申報,尚餘564棟未申報,以2026年12月31日爲期限,每個月平均需要申報40棟才能達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還牽涉到住戶和管委會喬不攏、錢湊不出來等各式狀況,因故展延,讓修繕的期程越拉越長,以大同區掉落案來說,管委會已經做了安全申報,建管處也要求2026年6月以前修繕完成,但危險仍在修繕完成前發生。

北市建管處表示,將在2個月內公告分級裁處機制,嚴格把關展延期限;另只要符合規範、寄送報備函申請,補助可最高可達700萬元。(張珈瑄攝)

根據資料顯示,2022年起外牆安全申報案件共168件,有46件申請展延,等於每4案就有1案申請展延,林亮君說,有的大樓會趁着外牆修繕順便做拉皮,工程期拉到半年至1年還算合理範圍內,但有些案件展延天數高達1000天以上,平均每案展延天數近500天,皆超過原始修繕的1年期限,應縮短案件展延天數、研擬罰款機制,先罰款再展延,使罰款成爲管委會、區權會形成修繕共識的推力。

建管處長虞積學表示,2023年6月公告申報期限,到現在已經2年多,前段時間展延期較長是因爲屬於輔導宣傳期,很多建物雖然申報,但考量社區共識、經費問題都會予以展延時間;不過從今年開始,已經從輔導轉爲裁罰,也將在2個月內公告分級裁處的機制,越早申報越有機會得到展延機會、裁罰金額也較低;越晚申報則有可能不同意展延、裁罰強度也將提高,嚴格把關展延期限。

林亮君建議,申報後若未能如期完成修繕,應來函申請展延,具體說明原因,若是遇到缺工缺料等不可抗力因素,也要在分級裁罰的制度中給住戶合情合理、明確的指示,過渡期則要求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意外發生。

有關外牆修繕補助費用計劃,虞積學說,局部修繕補助金額從10萬元調高至20萬元,7月也跟更新處合作,外牆修繕只要符合規範、寄送報備函申請,補助可達500萬元至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