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iMAP外送專區資訊出包 食藥科:會再研議呈現方式

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右)、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左)15日接受質詢。(邱芊攝)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顏若芳質詢。(邱芊攝)

爲幫民衆食安把關,北市府建置食藥粧網路地圖iMAP「網路美食外送平臺專區」,要求業者需揭露商品、食材資訊。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顏若芳15日指出,僅從去年5月起信義區稽查店家中,就發現專區多筆資料不實,同一店家在專區顯示覆查合格及所屬平臺,但在另一平臺上卻顯示停止營業,揭露稽查項目也不夠完整。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會再全面檢討、研議資訊的呈現方式。

衛生局爲使民衆至餐廳用餐前可掌握最新及歷次衛生稽查結果食安資訊,透過與「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臺;非登不可」及「產品通路管理資訊系統;非稽不可」等稽查系統連動,並結合 google地圖,在2016年建置iMAP。爲因應外送愈來愈普遍,北市府也於2020年建立「網路美食外送平臺專區」,其餘7大主題爲「食品」、「藥物」、「化妝品」、「親子餐廳專區」、「外燴宴席專區」、「遊憩景點專區」、「觀光夜市專區」。

顏若芳15日於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她前2天看專區的近期幾百筆資料,發現知名餐飲業者都有合格標章,也顯示其僅所屬Foodpanda外送平臺,但一樣的店家卻也在Uber Eats上可點的到,質疑是資料錯登,又或是專員根本沒到現場稽查。

此外,同一店家在專區顯示覆查合格標章及其時間,所屬平臺爲Foodpanda,但在Uber Eats上卻顯示已停止營業,還有店家門口張貼的外送平臺貼紙與專區顯示資訊不符。顏若芳認爲,這樣不僅造成資訊混亂,且專區上僅顯示覆查合格標章,卻沒有相關品項、內容,恐讓消費者與外送平臺雙輸。

顏若芳直言,此平臺爲食安所建立,但資訊又都錯誤百出,且稽查內容項目揭露也不夠完整,相當諷刺,因此要求衛生局應全面檢討,釐清業者稽查機制,並校正平臺資料,並責令外送平臺業者主動通報店家名冊,視必要修正外送業自治條例,稽查內容項也要全部公開。

衛生局長黃建華表示,會有專區顯示平臺不一的狀況,是因爲局處會從平臺提供的名單中去現場稽查,但若另外一間的平臺沒有提供該店家,專區纔會顯示不完全。對此,林冠蓁也迴應,每年都會請外送平臺1年提供一次合作店家的名單,因此資訊可能會有時間差,會再全面檢討、研議資訊的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