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國中圖書館變「破書堆放處」?教育局:3周內改善

有些書紙張脆化、書背歪斜,翻一翻可能就散頁。(臺北市議員王欣儀研究室提供)。

臺北市議員王欣儀指出北市國中生只能讀「爛書」每生平均擁有書冊還吊車尾。(臺北市議員王欣儀研究室提供)

臺北市國中圖書館每生平均擁有書冊數不僅遠低於全國平均,更是全國最後一名,且部分學校藏書破舊、發黴仍未汰換,學生只能讀「爛書」,更連續2年仍有超過3成學校未達圖書預算基本門檻。臺北市議員王欣儀質疑,「這是首都推動閱讀教育的水準嗎?」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迴應,將在3周內啓動宣導與督導作業,協助校方汰換與更新書籍。

王欣儀12日在議會教育部門質詢指出,108年度課綱強調素養與跨域學習,所以具有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學生,能培養出更好的理解能力,國中階段更是精進閱讀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圖書館的館藏品質就是核心的衡量指標。

王欣儀指出,根據教育部113年學年度的資料統計,臺北市國中圖書館每位學生平均僅擁有26.69冊圖書,不僅低於全國平均33.21冊,更在全國22縣市中「敬陪末座」,連金門、澎湖、連江等外島地區都「海放」臺北市,質疑「這是首都推動閱讀教育的水準嗎?」

王欣儀說,現在北市國中的圖書館書籍,封面明顯泛黃、邊角破損、出現發黴痕跡,明顯年久失修,很多書本出版超過10年,翻一翻還會散頁,卻還供學生閱讀、使用,還是圖書館內的主力藏書,進一步質疑「圖書館變成破書堆放處,孩子怎麼會想走進去借書?」

王欣儀指出,根據《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第8條規定,圖書館應定期辦理館藏清點,每年可以報廢館藏量3%以內的圖書,但現況是部分學校儘管有許多書破損、發黴嚴重,但因擔心總冊數下滑、無力補書,爲撐場面寧可不報廢,讓學生只能翻舊書、讀爛書,間接傷害到學生的權益。

王欣儀再指,依據現行標準,國中圖書館購置「圖書資訊」經費應占教學設備費10%以上,但調查發現,北市在2024年、2025年,竟然還有超過3成的學校未達標,也就是在70所的學校中,有20多所都沒有達標,連最基本的政策指標都無法全面落實,教育局明顯失職。

王欣儀強調,教育局應全面盤點、補充館藏,儘快協助未達標學校改善圖書資源,同時也應善用民間力量;她指出,許多民間單位都有意願捐書,但苦無管道、不知如何捐贈,呼籲市府應建立「捐書機制」,並加強相關宣導,勿再讓圖書資源墊底成爲臺北市推動閱讀教育的難堪標籤。

對此,湯志民強調,圖書館是學校的心臟,是知識的殿堂,學生能在其中充實學習、累積素養至關重要,教育局將在3周內啓動宣導與督導作業,協助各校盤點與清理館藏,並在必要情況下提供經費與資源,協助學校在一定比例內汰換與更新書籍。